参数|40分钟一张的图,优化到8分钟一张!


参数|40分钟一张的图,优化到8分钟一张!
文章图片

是这样的 , 之前练习群里的群友做了一个动画 , 使用的渲染器是redshift2.6.41 , 渲染的时候很慢 , 单帧渲染时长1小时:

参数|40分钟一张的图,优化到8分钟一张!
文章图片

后来动画终于渲染完了 , 然后我大概看了一下视频中的场景 , 我觉得也不应该这么慢呀 , 以这个速度用于工作中我觉得可能不太实际 。
原作者的显卡是1060 , 虽然渲染的快慢和显卡的好坏也有着必然的联系 , 因此我找作者要到了原工程 , 打算研究一下原因:

参数|40分钟一张的图,优化到8分钟一张!
文章图片

最后在经过一系列的采样以及场景的优化之后 , 让渲染的速度提高了4-5倍 , 我觉得这个例子挺典型的 , 特别对于许多刚开始做动画的鹿友应该会有帮助 。
所以在征得原作者同意的情况下写了这篇文章 , 这里感谢作者@鹏哥提供工程文件用于测试讲解 , 该视频的B站的BV号是:BV1ei4y1o722 , 感兴趣的鹿友可以看一下:

参数|40分钟一张的图,优化到8分钟一张!
文章图片

然后今天的内容除了分享对采样以及场景的优化以外 , 还会针对三个型号的显卡渲染速度进行评测对比 , 分别是我自己的显卡1070以及苦七的两个显卡2080ti和3090 。
另外由于3090不支持redshift2.6.41 , 所以3090测试的时候是用的demo版3.0.45也没有改色彩空间那些 , 但是我觉得这个对测试渲染速度影响不大 。

参数|40分钟一张的图,优化到8分钟一张!
文章图片

01
采样计算原理
在开始进行采样优化之前 , 我觉得还是需要说明一下redshift的采样原理 , 这个很重要 。
我自己以前也是从官方帮助文档以及各种教程中学习的 , 加上了一些自己的理解 , 其实它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 , 我这里尽量用简单易懂的描述说明一下 。
redshift的的采样主要分为首次采样和次级采样 , 它们的作用其实是不同的 , 首次采样也就是我们在渲染设置里看到的统一采样 , 它其实就是摄像机光线 , 这些光线主要用于处理抗锯齿、景深、运动模糊、模型以及贴图的细节 。
它的数值代表着摄像机光线的数量 , 而redshift本身是具有自适应采样 , 这个由自适应错误阈值来控制 。
例如默认参数最小采样4 , 最大采样16 , 代表着摄像机至少发出4条 , 最多发出16条光线来处理前面我们说的锯齿以及景深等信息 。
而具体什么时候需要4条 , 什么时候需要更多的光线则由这个数值0.01的参数决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