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京东、阿里等互联网巨头混战大健康,下阶段的打法是什么
文/乔艾斯
有投资人称 , 理解京东健康 , 需要理解如何为医疗这个大领域下的跨界细分赛道估值 。
搭载了互联网概念的医疗股都能顺势起飞?似乎京东健康做到了 。
12月8日 , 京东健康(06618.HK)港股上市首日股价涨幅55.85%超过110港元 , 市值达3440亿港元 , 跻身港股互联网医疗市值第一 。 阿里健康(00241.HK)当日报收股价23.9港元 , 平安好医生(01833.HK)则为91.5港元 。
三家港股上市公司目前均主打“医药电商”模式 , 并成为主要变现手段 , 但股价上则存在巨大悬殊 。
本质上是“线上药房”
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表示 , 资本市场所给予京东健康的3440亿港元市值 , 对同一阵营的其它上市公司参考意义不大 。
“京东健康的市值主要体现在其盈利以后才上市 , 这与其它互联网医疗公司在亏损期间上市的情况不太一样 。 ”赵衡说 , 京东健康的故事主要是未来会提供、加强的服务 , 有了这些概念才有助其股价的拉升 。
今年以来 ,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带动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
2月28日 , 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 , 为一部分非首诊病人提供了远程诊疗的便捷医疗服务 。 由此 , 多家互联网医疗企业也在政策东风下积累了不少线上用户 。
京东健康的招股书中显示“2020年上半年 , 京东健康日均在线问诊量达到了约9万次 , 是2019年同期的近6倍 , 仅次于平安好医生 。 ”而另一正赴港IPO的线上诊疗平台“微医”在疫情期间(截至7月13日)共集结6.4万名医生提供医疗咨询服务204.4万人次 , 累计访问量超过1.4亿 。
政策的意图 , 以惠民利民、引导合理就医秩序为主 。
国家医保局在11月2日发布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 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 》(下称《意见》)中提到 , 支持符合规定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 , 做好医保支付政策衔接 , 发挥互联网在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 引导合理就医秩序方面的作用 。
同时 , 《意见》还提到 , 要“优先保障门诊慢特病等复诊续方需求 , 显著提升长期用药患者就医购药便利性 。 ”也就是说 , 我国还未对首诊患者开放医保线上支付功能 , 各大平台的“线上问诊”也多以图文咨询 , 再导流到线下的形式开展 。
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等互联网医疗企业 , 能否解决国家政策层面所需要解决的痛点?
“上述企业和国家的医疗服务互联网化其实并没有多大关联 。 ” 赵衡告诉采访人员 , “院外市场的本质是企业福利市场和用户自费购买保健品市场 , 药品则是辅助性的 。 因此 , 院外市场的核心不是治疗 , 是咨询和产品采购 。 ”
赵衡进一步举例 , “比如平安好医生 , 该平台所提供的医疗服务 , 其买单方本质上是企业 , 医保不会为第三方平台买单 。 ”
赵衡说 , 互联网医疗的现实情况是个人自费或企业买单 , 自费用户也主要集中在消费类产品 , 药品销售占比都很低 , 无论是京东健康还是阿里健康都是如此 。
文章图片
图1/2
文章图片
图2/2
医药电商能否突出重围
根据中国药店统计 , 2019年 , 中国药品零售市场总规模在2018年4002亿元的基础上增至4258亿元 , 同比上涨6.4% 。
京东健康招股书中的数据显示 , “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额”部分收入在今年上半年达到76.93亿元 , 占当期营收比例87.6% 。
另据多家媒体报道称 , 在“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额”中 , 处方药、非处方药的收入的比重不足30%;非药产品如保健品 , 医疗用品及器械(隐形眼镜、成人用品、计划生育产品等) , 及用于家庭医疗保健、康复和健康监测的医疗设备等则占比70%以上 。
从过往记录来看 , 非处方药较处方药毛利率高 , 非药品较前两者毛利率更高 。
而阿里健康截至3月31日止的12个月的数据显示 , 旗下天猫医药馆所产生的GMV(商品交易总额)约595亿元 , 该板块年度活跃消费者已超过1.3亿 。
因此 , 有业内人士认为 , 京东健康、阿里健康根本上还是一个在线药房 , 做的依旧是老本行的电商生意 , 而背后的京东、阿里则是巨大的平台支撑及用户流量入口 。
以京东健康、阿里健康为代表的线上药房 , 和目前国内几大线下药房(老百姓、大参林、一心堂、益丰)的竞争格局如何?
“首先 , 线上与线下药店的用户类型有所不同 , 线上药店以年轻人 , 或能覆盖医保的人群为主 , 而线下药店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或慢病患者为主 。 ”上海睿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行业研究员魏志华告诉采访人员 。
魏志华认为 , 其次 , 线下药店拥有线上药店无法替代的人情、社交成分 。 “分布在社区周围的线下药房对于中老年人群是一种人际交流 。 ”
“再次 , 两者盈利点也各不相同 。 ”魏志华说 , “带量采购以后 , 线下药店根本不靠销售处方药来盈利 , 拥有丰富品类的线下药店可以通过药剂师向用户推荐、搭售一些高毛利的保健品 , 或是与厂商共建的药品品牌 , 来实现更高层面营收;而线上药店则未必能做到 , 其用户消费略为理性 。 ”
最后一项差异 , 则是在医保支付是否覆盖 。 “一旦线下药店具有医保资质 , 用户前去买药的意愿就比较大 , 一些特慢病患者也可以通过医保实现统筹支付 。 ”
目前 , 一些线下药店巨头也在积极布局线上业务以争夺流量;比如一心堂、老百姓开设了自营药品网站、APP , 大参林则在淘宝天猫设有旗舰店 。
“医药O2O业务(线上药品配送给线下消费者)将成为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关键因素 。 ”魏志华说 , “以‘叮当快药’为例 , 分布在各个社区的线下药房就是该平台的‘前置仓’ , 用户在其软件下单后30分钟内即可送达 。 但一些线下药店也在和美团、饿了么等进行合作 , 达到同样的配送效果 。 ”
阿里健康医药电商事业部负责人曾公开表示 , 医药O2O业务是一个低频但刚需的生意 , 大量市场调研发现 , 用户紧急用药的场景仍然存在 , 夜间用药需求也很大 。
目前 , 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叮当快药等在内多家企业均布局了O2O业务 , 其未来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
互联网医疗走向何方?
从互联网向医疗“跨界”公司的共同属性是:注重用户流量的变现 , 从而加深用户黏性、提升复购率 。
因而 , 如何将线上用户引入线下医疗消费服务的场景 , 就成为下阶段的主要打法 。
今年1月 , 平安好医生推出“平安医家” , 并将其作为公司持续亏损40亿后打开新局面的突破口;今年8月 , 京东健康推出“京东家医” , 计划在未来5年内服务5000万个家庭 。
但这些由平台提供的医疗服务也多是以“合作”模式展开:与三甲医院医生签约兼职线上问诊 , 并陆续延伸到患者慢病管理、家庭就医;与实体医院、口腔或医美诊所共建专科中心 , 进行线上医疗支付的对接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平安好医生所持互联网医院牌照的线下医院主体是“平安(合肥)互联网医院” , 其声称所拥有的1000余位自有医生的基本情况仍无法准确了解 。
京东健康CEO辛利军就曾公开表示 , “互联网医疗正在进入互联网科技与医疗产业全面融合、一体发展的3.0时代 , 这意味着 , 互联网医疗不再仅仅是线上买药和挂号如此简单 。 ”尽管如此 , 仅以医保支付层面为例 , 还仍然未对首诊患者开放 。
互联网医疗涵盖范围很广 , 包括远程医疗、医药电商、慢病管理、线上支付等 。 “无论哪种模式 , 其核心都在于这项服务是否能为用户创造价值 , 以及由谁来支付 。 ”赵衡说 , 用户需求分为刚需性治疗、非刚需性健康两部分 。 远程医疗、线上支付都有助于实现刚需性治疗 , 但医药电商、慢病管理对用户的迫切性不高 , 而且线下的可替代性很强 , 未来是否可以增长 , 还要看用户个人自费的意愿和能力 。
赵衡认为 , “从实践来看 , 慢病管理并不是一个具备自费意愿的模式 , 必须由企业或医保支付;但国家医保已经明确不会支付健康管理服务 , 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企业和商保 , 但这些支付方都非常薄弱 , 很难起量 。 ”
但投资人仍持有积极看法 。 高特佳熙和资本总经理李秋实告诉采访人员 , 理解京东健康 , 需要先理解如何为医疗这个大领域下的跨界细分赛道进行估值 。 这些跨界包括互联网医疗和医药电商、医疗信息化、医疗AI、医疗区块链、医疗5G应用、医疗消费品、医疗冷链和冰箱等 。
“在研究了互联网的估值逻辑后 , 我发现去年底700亿港元市值的阿里健康太便宜了 。 ”李秋实说 , 医药电商可以凭借巨大的超级平台背景、技术实力 , 向线上远程医疗、线上医疗商保、医疗云业务拓展 , 还有更为诱人的对医保支付方式的便捷改造 , 以及未来的大数据价值 。
以京东健康、阿里健康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 , 其市值天花板在哪里?
【第一财经|京东、阿里等互联网巨头混战大健康,下阶段的打法是什么】李秋实表示 , “天花板还不好说 , 但可以肯定的是 , 医药电商会延伸到保健品、健康类消费品这一市场 , 而这部分人群更广泛 , 销售利润率也比药品高 。 这些业务都会有几倍的增长空间 。 ”
推荐阅读
- 榜单|荣耀:Magic3至臻版获DxOMark音频总分第一名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观测|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水星|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京东方|消息称京东方 2022 年扩张带鱼屏产品线
- 技术|悦鲜活高端瓶装鲜奶市占第一 科技驱动营养再升级
- 影像|京东零售集团CEO辛利军空降小米“跑进2022”活动直播间为米粉送福利
- 技术|探秘AI智慧之旅,科大讯飞AI学习机研学游第一期圆满落幕
- 国家|张云涛: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处于国际第一方阵
- 商汤|商汤终成AI第一股:挂牌联交所后股价高开 业内人士更关注其盈利和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