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 , ECMO作为医疗器械领域的“核心武器” , 国内有不少团队都在研发 , 甚至不乏比王云兵所在团队更有实力、资源和财力的 , 说实话 , 能否出成果 , 王云兵和团队成员最开始心里是没底的 , 也顶着不小的压力 。
但他们从来没想过放弃 。 “2017年 , 我们团队决定要研发国产ECMO , 那个时候 , ECMO还鲜为人知 , 只是因为我们内心的执着 。 ”王云兵说 , 因为有几次 , 他和团队成员去医院了解情况 , 发现一些重症患者因为用不起ECMO , 不得不放弃治疗 。
至今 , 王云兵都还记得当年看到的那些无奈心痛的情景 。 “从那时起 , 我就决定一定要研发出国产ECMO , 不论有多困难 , 我们都要克服 。 因为 , 这是一件拯救生命的人生使命 。 ”他说 。
在最困难的时刻 , 团队的领队、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兴栋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
今年83岁的张兴栋院士不仅全程给予指导 , 还力所能及给ECMO研发团队开通“绿色通道” 。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 , 张院士明确跟我们说 , 你们把手里其他事情全放下 , 就一心一意攻关ECMO研发 。 ”王云兵说 , 这句话在当时给了他非常大的支持 , 让他看到老一辈科研工作者身上的爱国大情怀 。
如此“强大”的国产ECMO , 上市后的价格却很可能仅为进口设备的五分之一 。 “以后 , 越来越多病人将用得起ECMO了 , 越来越多基层医院也能拥有ECMO了 。 ”张兴栋院士充满期待地说 。
20余年科研积淀 “医工结合”激发创造力
在张兴栋院士看来 , 该科研团队之所以能在国内多家自主研发ECMO团队中脱颖而出 , 率先进入临床阶段 , 关键是有一支涵盖材料、医学、机械工程等多学科交叉互补的跨学科、跨地域协作公关团队 , 并且在此领域有长期丰富的积累 。 如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事ECMO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超过20年;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生物医学材料及医疗器械科研单位 , 20多年来长期践行“医工结合”技术研发模式 , 在生物医学材料及器械科学与工程领域走在国际前列 。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 , 张兴栋院士带领科研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国际难题 , 研发出的牙种植体、涂层人工关节等生物材料 , 一直走在国际前沿 。
2016年 , 张兴栋院士还接任了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主席 。 这是该联合会成立以来 , 首次由我国科学家担任主席 。 “我们的ECMO科研团队不是无中生有 , 而是基于20多年的各种科研积累 , 相当于站在这个领域的‘巨人’肩上 。 ”王云兵说 。
“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传统也进一步加快了国产ECMO的研发速度 。 上世纪九十年代 , 张兴栋院士就带着研发团队开始实践“产学研一体化” 。 他和团队开办的公司起初注册资金仅50万元 , 在国内生物材料领域“小的可怜” , 却创造了年均上千万元的产值 , 也因此吸引了全球先进人才 。
推荐阅读
- 功能|小米 Watch S1图赏:商务气质新系列,稳步入场不急切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