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教育流血上市背后,在线教育走不出集体困境
文章图片
图1/10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李信编辑/叶丽丽
来源:连线Insight(ID:lxinsight)
12月4日 , 一起教育登陆纳斯达克 。
“8年前 , 在线教育还在地推的阶段 , 一起教育就做好了死磕三五年的准备 。 8年过去了 , 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 。 在一起教育的平台上 , 每月有来自全国300多个城市 , 超过2000万学生在一起学习 ,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 。 ”一起教育上市当晚 , 雷军在其个人公众号上表示 。
然而 , 虽然一起教育位列行业前五 , 也有雷军、徐小平等一众大佬热捧 , 但市场似乎对其并不认可 。
一起教育发行价为10.50美元/股 , 上市后短暂飙升到11.83美元后 , 开始出现下跌 , 最终收盘报价为10.57美元/股 , 仅微涨0.67% 。
文章图片
图2/10
一起教育上市首日股价变化图
更受关注的是一起教育的亏损状况 , 其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前9个月的营收分别为3.1亿元、4.1亿元、8.1亿元 , 净亏损分别为6.56亿元、9.64亿元、9.75亿元 , 累计亏损额达到25.95亿元 。
事实上 , 这也不是一起教育一家的困境 。
目前 , 在线教育行业普遍处于亏损之中 , 市场营销大战导致成本高昂是一大原因 。
铺天盖地的广告带来了新用户 , 续课率却不一定高 。
据招商证券研究表明 , 在线教育的转化率(低价转正价的比例) , 夏转秋平均为15%-30%;留存率(正价用户续班的比例) , 平均在50%-80% , 转化率和留存率均处于较低水平 。
文章图片
图3/10
K12在线平台销售费用率对比 , 图源招商证券
这意味着 , 机构要一直花钱拉新 , 在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的在线教育行业 , 也就意味着只有不断融资 , 才能活下去 。
在整个行业投入巨额资金后 , 注定这是一场比拼耐力的长期战争 , 没有人想落后 , 也没有人敢落后 , 毕竟一旦落后 , 意味着所有的投入都前功尽弃 , 最终有多少玩家能够撑到盈利?
1
亏损 , 在线教育的集体困境
在疫情影响下 , 今年在线教育行业的确迎来了丰收之年 。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Q1&2020Q2e中国在线教育市场数据》报告显示 , 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约为4003.8亿元 , 同比增长24.1% , 疫情对刚需性的线上K12教培市场产生一定正向影响 。
文章图片
图4/10
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及预测 , 图源艾瑞咨询
这个机遇谁也不想错过 , 以往在寒暑假期间爆发的行业营销大战 , 持续了大半年 , 今年各大企业均在市场营销上砸下了巨额费用 。
从一起教育招股书可以看到 , 截至2020年9月30日 , 一起教育的销售及营销费用达到8.51亿元 , 超过了同期收入8.08亿元 。
其实 , 从2018年以来 , 一起教育的市场营销费用就居高不下 , 三年其市场营销费用占收入比重分别为97.7%、143.8%和105.4% 。
这些年一起教育挣的钱 , 根本入不敷出 。
追溯过往 , 一起教育成立以来就采取了进校模式 , 面向教师 , 提供在线备课、作业布置等产品 , 但这些产品完全免费 。
通过这一模式 , 一起教育的确在进校方面 , 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 其招股书显示 , 已经为全国超过90万教师、5430万学生、4520万家长提供教学、学习和评测应用 , 目前服务全国7万所学校 , 覆盖全国三分之一的公立中小学 。
文章图片
图5/10
一起教育主要业务 , 图源招股书
作为一家企业 , 仅提供免费产品显然不能支撑其长久发展 , 为此一起教育需要找到其他商业化变现的项目 。
最开始 , 一起教育采用的是平台模式 , 接入其他教育机构 , 为其产品导流 , 通过成交返点赚钱 。
“曾经不到一个小时 , 我们卖出了近千张学习卡 , 大家一度以为商业模式跑通了 。 ”一位一起教育前员工曾对媒体表示 。
然而好景不长 , 平台模式运行一段时间后 , 一起教育发现优质教育机构转化率高 , 但不愿支付过多返点 , 而稍差的教育机构不仅转化率低 , 还会损害平台信任度 , 很快一起教育就放弃了这一模式 。
随后 , 一起教育孵化过O2O项目“淘名师”和学习产品“成长世界” , 前者的商业模式是帮助学生寻找一对一的线下辅导老师 , 后者则是一款游戏化产品 , 通过“闯关”形式 , 带动孩子提升学习兴趣 , 而一起教育在其中加入了需要付费的道具 。
不过 , 这两大商业化探索 , 最终均因不同原因停止运行 。 “淘名师”是因为O2O投入太大 , 在测试后就停掉了;“成长世界”虽然在2018年带来了2.17亿元的营收 , 但因为政策原因 , 也不得不终止运行 。
“2018年我们经历了几乎创业以来最大的坎坷 。 ”2019年一起教育年会上 , 创始人刘畅直言 。
而在年会上 , 刘畅也明确了一起教育的新发展方向 , 即“坚守校内 , 做大校外” , 也就是校内免费 , 校外押注在线大班课 , 通过K12在线教育进行变现 。
据一起教育招股书显示 , 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前九个月分别实现营收3.1亿元、4.1亿元、8.1亿元 。
文章图片
图6/10
一起教育营收数据 , 图源招股书
这其中 , 一起教育的主要营收来源就是K12在线教育 , 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前九个月的在线教育营收分别为9388.3万、3.6亿、7.5亿元 , 占总营收的30.2%、88.5%和93.0% 。
但在这条赛道上 , 已经挤满了学而思、新东方在线、跟谁学、猿辅导、作业帮等一众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 。 谁都想挖K12在线教育的金矿 , 但一二梯队的玩家都陷入了亏损的境地 。
原先 , 跟谁学是唯一宣布盈利的在线教育企业 , 但最近其发布的2020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 , 净亏损达到9.33亿元 , 而去年同期为盈利190万元 。
好未来和新东方在线也陷入了亏损 。 据好未来2021财年二季度财报显示 , 其该季度的经营亏损为4910万美元 , 上年同期经营利润为6080万美元 。 归属于好未来的净利润为1500万美元 , 上年同期归属于好未来的净亏损为2350万美元 。
新东方在线在2020财年营收为10.81亿元 , 同比增长17.59% , 净亏损为7.58亿元 , 同比扩大近11倍 。
除了上市公司的财报难看外 , 目前还未上市的独角兽们 , 也鲜有宣布盈利的 。
从当前情况看 , 在线教育行业竞争激烈 , 短期内补贴获客不会停止 , 而这或许意味着各家的亏损也将持续进行 。
2
在线教育 , 为何亏损?
“在线教育之所以兴旺 , 全靠资本输血 。 每收入1分钱 , 要花掉2块钱 。 行业融了这么多钱 , 收入只有几百亿元 。 ”在今年11月举办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 ,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感叹 。
俞敏洪提到 , 2020全年 , 资本向在线教育输入了近150亿美元 , 但在线教育的收入大概只有几百亿人民币 。
俞敏洪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在线教育行业陷入亏损的重要因素 , 那就是烧钱营销 , 而规模越大的企业 , 融资能力强 , 烧钱也更猛 。
在今年跟谁学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 , 跟谁学创始人陈向东表示 , 据第三方估计 , 在线教育头部10家机构仅7、8月的暑期市场投放量 , 可能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
根据多知网报道 , 今年暑期猿辅导广告投放力度最大为15亿元左右 , 学而思网校为12亿到13亿元 , 作业帮在10亿左右 , 跟谁学旗下的高途课堂则在8亿到9亿之间 。
高途课堂表示 , 2020年“娱乐营销”是品牌营销战略的重要一环 , 当前已经与《中国好声音》《极限挑战》等知名综艺达成合作;网易有道与其如出一辙 , 旗下K12网校有道精品课请了郎平代言 。
文章图片
图7/10
高途课堂与极限挑战合作 , 图源网络
巨头们都想通过烧钱的方式 , 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 从而达到规模效应 , 而短期内的烧钱的确也起到了一定效果 。
今年三季度 , 学而思网校长期正价版超过290万人次 , 增长率达到116%;跟谁学K12在线课程正价课付费人次达到114.7万 , 同比增长140.5% 。
猿辅导和作业帮也给出了暑期正价课的相关数据 , 其中猿辅导宣布暑期正价课用户数据为150万人次 , 作业帮的数据为暑期正价课学员为171万人次 , 随后猿辅导公布秋季正价课付费人次达到220万 。
当整个行业正在进行投放大战 , 大部分公司已经身不由己 。 因为跟进投放 , 公司会陷入巨额亏损 , 但如果不跟进投放 , 则可能意味着后续掉队 , 这对企业的打击更大 。
面对两难 , 大部分公司都选择短期内陷入巨额亏损 。
除了营销大战 , 老师也是在线教育公司的一项重要成本 , 尤其是依赖名师的企业 。
据网易有道招聘职位显示 , 其主讲老师年薪高达40万到100万元 , 高中大班课主讲老师年薪在50万元到100万元 , 优秀者甚至可以解决北京户口;字节跳动旗下教育项目招募老师200万年薪上不封顶;跟谁学的头部名师收入更可达到千万级别 。
作为教育企业 , 平台的课程质量和内容 , 决定了是否有更多学生愿意买单 , 这也是整个在线教育行业的决胜关键点 。 因此 , 在争夺教师方面 , 企业们可以说是不计成本 。
文章图片
图8/10
与此同时 , 在线教育企业也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建设技术护城河 。 比如一场大班课 , 一堂课可能有成百上千的学生同时在线听课 , 这时候就需要保证没有延迟、卡顿的情况 , 否则将会大大降低学习效果 。
当前 , 在线教育企业不仅需要强化自身优势 , 还需要抵抗对手入侵 , 多方面因素下 , 整个行业也就陷入了亏损的泥沼 。
“在线教育的窗口期还有两年 , 如果两年之内没有一家公司跑出正向循环的模式 , 即扣除所有的成本费用后盈亏持平或者有利润 , 资本立刻会对这个领域冷却化处理 , 后续不再投入 , 所有的在线教育公司外部的输血将会被停止 , 最后的结果是一片狼藉 。 ”俞敏洪认为 。
3
在线教育 , 离盈利还有多远?
今年8月 , 在线青少儿英语教育品牌VIPKID宣布 , 公司单位运营利润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为正 , 90%的渠道首单实现盈利 , 获客成本同比降低45% , 各项业绩保持持续增长 。
在具体落实上 , VIPKID提出“一节课赚一块钱”的目标 , 并开始进行精细化管理 , 其北京办公区从原本的5A级写字楼搬到了东五环外 , 也大幅度减少了地铁广告、电梯广告等线上营销费用 。
不过 , VIPKID并没有公布付费人次 , 这是其保持盈利能力的关键所在 , 而从当前状况来看 , 激烈的竞争或许让VIPKID很难持续保持盈利 。
在一二线城市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 不少在线教育企业瞄向了下沉市场 , 这是玩家实现规模化营收的关键市场 。
“三、四、五线城市增长潜力很大 , 但各家都还在寻找有效的传播渠道 , 光靠广告烧钱是不够的 , 广告对触达一、二线市场有效 , 但对三、四、五线市场 , 触达有效性还不高 。 ”一位在线教育机构COO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
文章图片
图9/10
疫情后在线教育新增用户城际分布, 图源上海证券
与此同时 , 各个地区教学内容不同 , 有时候在线教育企业需要针对地区做出调整 , 但又不能放弃标准化输出 , 这也是对内容水准的一大考验 。
在产品上 , 当前双师大班课是验证可盈利的模式 , 跟谁学就以此盈利 , 但问题是高度同质化 , 各家都没有牢固的护城河 , 头部公司都有行业名师 , 教学内容水准相差不大 , 技术水平也没有太大壁垒 。
企业要想盈利 , 要么给到辅导老师的薪资减少 , 要么扩大单堂课平均学生人数 。 如果给辅导老师高薪资 , 那与小班课也没有差别 , 而要是扩大学生人数 , 那教学效果或许就很难保证 。
当前 , 跟谁学已经扩大了双师大班的规模 , 今年2月跟谁学财报电话会上 , 陈向东表示谁学的在线大班课平均一堂课在线人数达到1700人 , 已经是业内最高水平 , 而时隔一个季度 , 在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 , 跟谁学CFO沈楠提到的最新数据是平均班容量升至2800人 。
从规模上看 , 平均班容量越高 , 企业的收入也越高 , 但作为在线教育企业 , 更关键的是保证教育质量 , 这是其立足的根本 , 也是后续不断获客的招牌 。 班级人数上升到一定数量 , 就不能再上涨 , 否则教学质量的下滑 , 将影响学生的留存 。
在一些细分领域 , 部分企业也在通过各种方式降低成本 , 增加盈利 。
51Talk在三季财报显示 , 已经连续实现4个季度的盈利 , 营收同比增长31.8% , 毛利率也有所提高 。
作为在线英语培训机构 , 51Talk近些年主推“菲教”模式 , 也就是使用菲律宾籍英语教师 , 而不是英美加澳等英语主流国家的老师 , 其关键就在于成本低 , 由此收费也更低 , 通常每节课在百元以内 。
文章图片
图10/10
51talk海报 , 图源其官网
而51Talk也在突破下沉市场 , 相比一二线城市对英语教师的高标准要求 , 下沉市场对“菲教”的接受度或许会更高 , 这或许也是其实现盈利的核心关键 。
“在线教育机构要做两件事 。 一 , 让获客成本比竞争对手低 , 但现阶段这基本是个伪命题 , 大家都在竞争投放 , 现在获客成本几乎占到学生所缴学费的50% 。 二 , 提高留存率/续班率 , 在线教育续班率达到80%是‘生死线’ , 低于这个比例活不了 。 ”今年11月 , 俞敏洪在少儿在线教育品牌豌豆思维融资发布会上表示 。
从当前状况来看 , 短期内的烧钱获客显然不会停止 , 而没达到生死线的企业 , 在烧完融资的钱后 , 最终只能被淘汰 。
在线教育的洗牌其实一直在进行 , 行业内的转型、倒闭、被收购一直在发生 。 头部玩家还在打价格战 , 局内者在期待剩者为王的时代到来 , 不过 , 在线教育市场高度分散 , 这也意味着竞争将是持久战 , 想要笑到最后 , 恐怕还得再烧几年钱 。
【|一起教育流血上市背后,在线教育走不出集体困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建设|这一次,我们用SASE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 观测|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水星|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雷军|和雷军一起开箱,领取小米12「专属指南」
- 携手同行|陕西华晨教育集团携手同行,共赢未来
- 孩子|3d打印技术让孩子教育不输在起跑线
- 教育部|这款APP被教育部喊停
- 幼儿园|【搜狐教育】“童”抗疫 “趣”宅家:西安航天城一幼“名校+”居家记录
- 单元|那兔太空版来了!一起打卡“太空之家”
- 教育|腾讯教育翟东海:AI技术升级后,课后延时服务的创新实践| Open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