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奥运大年,体育产业与互联网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 二 )


奥运会期间 , “国潮+奥运”催生了国货品牌消费热潮 , 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成为时尚界追寻的潮流 。
通过互联网与用户的全方位互动 , 也有利于国产品牌推出更多新产品 , 进一步拓展市场占有率 , 提升品牌竞争力 。
例如 , 在快手为本届奥运会推出的、涵盖500个品牌的“夺金特卖季”活动中 , 多个国产品牌销量较上个月同期有飞跃式增幅 。
奥运会与互联网的结合产生了强大的传播效应 , 不仅运动员的着装、装备会成为热点 , 金牌得主的金句也会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登上热搜 。
一些头脑灵活的互联网商家根据热搜词条 , 设计展现这些金句的T恤、背包、餐具、手机壳等商品 , 迎合奥运会这一场景和体育爱好者的个性化需求 。
我国许多电商企业正从大规模生产和按产定销的模式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小单快反模式转型 。
依托我国强大的制造能力和高效的物流网络 , 可以把这些奥运主题创意商品在很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来并推向市场 。
运动员通过微博、直播等互联网渠道展示自己日常的训练、比赛、饮食、日常生活 , 能够吸引大量粉丝的关注 。

商品|奥运大年,体育产业与互联网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
文章图片

/ 粉丝经济带动销量飙升 /
在传统经济中 , 大众对运动员的关注很难直接进行商业变现 。
在数字经济中 , 粉丝经济成为重要的商业模式 。
社交网络与电商的结合 , 可以把对体育明星发布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中的商品感兴趣的粉丝直接引流到商品销售页面 , 使流量转化为销量 , 为运动员创造经济价值 。
例如 , 举重本是比较冷门的体育运动 , 但举重男子81公斤级金牌得主吕小军在国内外吸引了大量粉丝 。
2017年 , 他授权设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网店 , 销售与国产运动品牌联名的相关运动产品 。 在东京奥运会赢得金牌进一步带动了网店销量的增长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全民健身政策的推动 , 体育运动将会日益普及 。
数字经济带来的新技术、新模式创新会使奥运会等体育赛事和体育明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 在推动人民群众以各种形式参与体育运动的同时 , 也将促进体育产业实现更大发展 。
【商品|奥运大年,体育产业与互联网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来源:光明日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