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 , 餐饮机器人迎来发展拐点 。 第一财经了解到 , 国内餐饮机器人销量增长迅猛已经过万 , 进驻餐厅上万家 , 其中擎朗智能、普渡科技各自计划的年度机器人产量达到1.5万~4万台 。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 餐饮行业人力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 人力成本占营业收入比例均值为21.35% , 并且以3.69%的涨幅持续增长 , 是餐饮企业中成本增速最快的板块;同时 , 招人难 , 留人也难 , 第一财经调查发现 , 一些门店的离职率高达200% 。
疫情下“用工荒”更是放大了餐饮行业用工结构问题 , 在这一大背景下成本可控且兼具“无人化、非接触”标签的餐饮机器人开始引发行业关注 。
【投资|餐饮机器人大规模量产在即 这些A股公司加紧布局】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 , 在产业链前端制造生产环节 , 既有老牌机器人公司新松机器人(300024.SZ)、穿山甲机器人(871049.OC)、繁兴科技(834354.OC)等 , 也涌入了大新创公司包括擎朗智能、普渡科技、优地科技、普华灵动等 。 在终端应用方面 , 京东、阿里等电商零售巨头 , 以及美团、饿了么本地生活服务平台都在入局 。
从产业链结构来看 , 餐饮机器人上游涉及芯片、舵机、激光雷达等底层技术 , 中游涉及图像、语音识别等AI模块 , 以及设计、加工、组装、操作系统研发等 , 是目前学术研究和初创公司抢占的热点 。 下游则包含餐厅、食堂、酒店等不同的应用场景 。 其中核心零部件、AI模块、操作系统是餐饮机器人产业链的重要价值所在 , 其中不乏A股上市公司身影 。
瞄准万亿级餐饮市场需求
国家统计局显示 , 2019年我国餐饮业收入达到46721亿元 , 比上年增长9.4% , 预计2020年我国餐饮市场规模将突破5万亿元 。 庞大的市场规模和用工需求 , 催化餐饮机器人产品线日渐丰富 。
从产品形态来看 , 目前餐饮机器人主要有五类:送餐机器人、炒菜机器人、回盘机器人、消毒机器人、外卖机器人 , 其中送餐机器人应用相对比较成熟 , 但整体渗透率也处于低位 。
青桐资本投资副总裁刘天程告诉第一财经 , 送餐机器人主要集中在海底捞、西贝、望湘园等头部大型连锁餐饮公司 , 且多局限在一线城市 。 从餐饮品类覆盖看 , 送餐机器人在火锅餐饮公司使用较多 , 因为火锅菜品较多 , 机器人能放置较多的摆盘 , 大大节省服务员往返于后厨的时间 , 极大提升人工效率 。
文章图片
目前市场上也出现炒菜机器人 , 但机器人炒菜品类偏单一、制作简单 , 考虑到中式餐饮口味、用料复杂性 , 对机器人性能和算法要求比较高 , 因此渗透率还比较低 , 大多集中于食堂等场景 。
国内A股切入餐饮机器人产业链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新松机器人(300024.SZ) , 作为国内较早开始机器人本体研究与应用的企业 , 新松机器人于2015年就推出了智能送餐机器人 , 目前其产品线已经包含回收餐盘机器人、促销导购机器人、展示机器人等多款产品 。
巨星科技(002444.SZ)则通过投资初创公司国自机器人切入到该产业链 , 其产品主要应用于酒店场景 , 目前国自机器人已于9月23日同华泰联合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 , 并于近日在浙江证监局备案 , 拟科创板挂牌上市 。 此外新三板上 , 穿山甲(871049.OC)是一家老牌服务机器人制造商 , 其中餐饮机器人是公司的核心产品线 , 包括迎宾服务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炒菜机器人等 , 而另一家公司繁兴科技(834354.OC)则主打烹饪机器人 , 不过从财报来看 , 两家公司均处于亏损状态 , 且从新三板退市 。
目前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 , 餐饮机器人都属于新兴行业 , 这也给了新创公司同台竞争的机会 。 第一财经梳理发现 , 从投资阶段来看 , 大多数新创公司处于A、B轮早期投资阶段 , 主要以财务融资为主 。 但具备一定体量的头部企业已经开始获得战略投资者的青睐 , 例如美团投资了普渡科技、携程投资了云迹科技、华住投资了优地科技 。 “主要虑到商业化落地的需求 , 借助战略投资机器人公司可以触达更多的客户资源 。 ”刘天程告诉第一财经 。
“目前餐饮机器人市场马太效应还比较明显 , 头部品牌优势明显 , 擎朗、普渡的市场占有率比较大 。 ”刘天程说道 。 从商业模式而言 , 目前餐饮机器人主要采取了购买和租赁两种模式 , 租赁模式的推出大大推动了餐饮机器人应用落地 , 对于餐饮行业而言 , 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成本 , 另一方面免费试用周期降低了使用门槛 。
真正的战场在海外
在一位投资人士看来 , 互联网巨头会影响国内的竞争格局 , 但餐饮机器人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海外市场 。
云启资本董事总经理陈昱表达了同样的看法 , “海外销售额可能会达到70% , 国内占30% , 餐饮机器人真正的战场在海外 。 ”陈昱告诉采访人员 。 一方面海外市场利润更为丰厚 , 同样的机器人卖到海外价格至少可以提升两倍 , 无论是租赁还是售卖模式利润可观 , 其次中国的供应链和成本优势明显 , 同时疫情教育了海外市场 , 目前日本、韩国都在加速布局餐饮机器人 。
第一财经采访人员了解到 , 新松在上海设立了国际总部负责海外业务 , 2018年年底就有200多台服务机器人销售至欧洲 。 擎朗智能、普渡科技的餐饮机器人也已经销售至俄罗斯、意大利、奥地利、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 。
反观当下餐饮机器人仍有诸多环节有待优化 。 一方面在复杂的环境下 , 餐饮机器人的定位导航功能有待提升 , 另一方面人机交互还需更智能 。 从应用环节来看 , 目前餐饮机器人主要应用于迎宾、点单、送菜、回收餐具等环节 , 但制菜和炒菜环节仍由人力完成 。 对此陈昱认为目前机器人的产品形态主要是有腿和眼睛 , 外来还会添加上手 , 届时餐饮机器人就可以参与更为复杂的工作环节 , 实现工作流程全自动化 。
“实现上菜环节自动化需要廉价好用的机械臂 , 但目前机械臂的控制算法还存在一定问题 , 其次成本太高 , 一个机械臂就要上万元成本 , 无法实现大规模应用 。 ”陈昱解释道 。 他认为无人餐厅是一种噱头 , 未来餐饮行业将是人机协同模式 , 很多情感交互环节机器人是无法替代的 。
刘天程则认为从技术视角而言 , 目前餐饮机器人底盘技术壁垒已基本突破 , 更重要的挑战在算法层面 , 包括路径规划、识别、避障等算法的融合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 将极大影响机器人运行送餐的效率 。 不过长远而言 , 用工短缺、青年劳动力不足已经成为全球各国隐忧 , 未来餐饮机器人会成为劳动力重要补充 , 届时产业核心环节迎来重点发展机遇期 。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 ,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 , 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 。 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 , 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 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
文章作者
推荐阅读
- 人物|马斯克谈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有性格 明年底或完成原型
- 硬件|Yukai推Amagami Ham Ham机器人:可模拟宠物咬指尖
- Insight|太卷了!太不容易了!
- 王者|布局手术机器人赛道,谁是王者? | A股2022投资策略⑩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国际|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获国际创业大赛冠军,获价值千万元奖励
- 认识论|管理好时间,是最有价值的投资
- 猎豹|数字化助力实体消费 机器人让商场“热”起来
- 机器人|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获国际创业大赛冠军,获价值千万元奖励
- 观众|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