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财经社|或被植入“木马”程序泄露隐私,共享充电宝的数据安全隐患何解


AI财经社|或被植入“木马”程序泄露隐私,共享充电宝的数据安全隐患何解
文章图片
图1/2

文/姜弋
编辑/张硕
不是所有的共享充电宝都能够放心使用 。
短短一根数据线 , 甚至可以被用来窃取用户的隐私数据 。 这或许是许多消费者尚未注意到的数据安全隐患 。
近日 , 公安部网安局发布了一则提示“共享充电宝陷阱”的视频 , 视频所提的数据泄露问题给不少消费者敲了警钟 。 据官方提醒 , 部分充电宝不仅可能存在质量隐患 , 还可能被不法分子植入“木马”程序 , 导致手机里的通讯录、文本信息甚至照片、视频等隐私数据泄露 。
据上海市公安局网安总队介绍 , 包括火车站里叫卖的满电充电宝、扫码免费送的充电宝 , 甚至商场里的部分可租赁移动电源 , 均存在这样的安全隐患 。 便利的背后存在隐私“黑箱” 。
警方也向公众提醒:“不要随意领取和购买来历不明的移动电源 , 如有需要 , 请选择正规产品;连接移动电源时 , 如弹出是否‘信任’提示 , 请保持警惕 。 ”
对于植入“木马”程序导致隐私泄露背后的原理 , 多位行业专家向AI财经社表示 , “是否允许连接至本台设备” , 这一选项成为部分共享充电宝的安全隐患所在 。 如果消费者同意授权 , “木马”有条件将手机数据自动传输到指定服务器 , 用户的信息安全难以保障 。

AI财经社|或被植入“木马”程序泄露隐私,共享充电宝的数据安全隐患何解
文章图片
图2/2

数据隐私问题凸显
实际上 , 共享充电宝的隐私安全问题早已被关注 。 2017年时 , 就曾有“充电宝将木马植入支付宝”的相关报道 。 报道称 , 被动过手脚的充电宝与移动设备连接后 , 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该设备 , “不用密码也可以转钱” 。
12月7日 , 就公安部网安局所提到的“木马” , 贵州大学副教授、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办公室主任陈玉玲向AI财经社解释称 , “木马”是一类特殊的病毒文件 , 同计算机网络中的远程控制软件有一定相似之处 , 通常通过“伪装”自身来吸引用户下载执行 。
【AI财经社|或被植入“木马”程序泄露隐私,共享充电宝的数据安全隐患何解】“木马”为何能入侵?其中 , USB调试模式及与其相关的设备连接、数据传输 , 是部分充电宝窃取隐私信息的关键 。
USB调试模式是安卓提供的一个功能 。 开启USB调试模式后 , 可在计算机和移动设备之间复制数据、在设备上安装应用程序等 。
不法分子即从中寻找到可乘之机 。 “若开启USB调试 , 用户的设备容易遭遇恶意程序 。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向AI财经社表示 。
“拿到这些权限以后 , 手机在对方面前几乎等于‘裸奔’” , 金融科技行业专家张鲲向AI财经社表示 。 对于这些“不怀好意”的充电宝 , 张鲲补充称 , “如果开了USB调试 , 那对方可以在你手机上安装任意App了 , 包括木马 。 拔掉线也没用 , 手机已被控制 。 ”
从实际使用来看 , 用户尤其需要警惕“是否允许连接至本台设备”的弹出窗口 。 陈玉玲向AI财经社表示 , 如果“木马”被允许进入手机后台 , 当消费者同意“连接至设备”时 , “木马”有条件将手机数据传输至指定服务器 。
除了安卓的USB调试模式外 , Apple的iOS系统同样存在被“入侵”的风险 。 那么有何措施可帮助防范隐私信息泄露?张鲲表示 , “iPhone首先不要越狱 , 其次不要点击信任 。 ”
“不要点击信任”、“不要允许连接”、“有条件的话还是自备充电宝” , 数据安全问题之下 , 用户对公共场所内租借/出售的充电宝的信任打了折扣 。
依赖企业自律
在官方提及的三类充电宝租借/出售场景中 ,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商场里的部分可租赁移动电源” , 即通常所说的共享充电宝 。
自2017年至今 , 共享充电宝业态经历了融资风口、“百电大战”(近百个共享充电宝品牌争夺市场)、玩家减少、集体涨价 , 现成为共享经济中少有的仍存活的样本 。
如今 , 在各大商场、餐饮等高频消费场景中 , 各品牌的共享充电宝租赁设施比比皆是 , 为消费者解决紧急充电的需求 。
共享充电宝企业如何索取用户的数据权限?AI财经社试用的多个共享充电宝品牌均要求用户开放位置权限、摄像头权限 , 以寻找附近充电宝、扫码租借充电宝 , 部分品牌还会在进入界面内向用户申请“剪贴板”权限 。
除了位置、相机权限外 , 由于各品牌的租借入口多为支付平台内的小程序端口 , 用户在支付平台内的部分个人信息 , 包括信用评估结果、手机号码、使用频次、浏览记录、交易习惯等 , 可能被收集 。
此外 , AI财经社注意到 , 部分品牌的隐私条款展示位置并不突出 。
有了前文所述“‘木马’盗取信息”的例子 , 消费者对共享充电宝的安全性更加警惕 。 据AI财经社观察 , 对于共享充电宝运营方来说 , 背后的数据安全保障措施一定程度上依赖企业自律 。
针对隐私数据安全问题 , 12月7日 , 怪兽充电的工作人员向AI财经社表示 , “我们的数据线是没有数据传输能力的 , 只能用来充电 。 ”该工作人员称 , “用户的充电订单都是会享受隐私保护” , 并强调其充电宝查询不到用户手机上的数据、无法读取用户的数据 。
另一家共享充电宝企业小电充电则在回答“小电充电是否安全”时表示 , 设备只能传输电力 , 并不支持数据传输 , 因此无法获取任何手机信息 。
而对于“窃取数据的充电宝” , 一种业内观点是 , 尽管技术上有通过充电宝窃取数据的可能性 , 但制作这种充电宝需要不小的成本 。
某共享充电宝品牌的董事长在社交平台上回答安全问题时就曾表示 , “一个共享充电宝你不还也才99块钱 。 做一个窃取数据的充电宝成本远大于此 。 更何况是批量几十万个充电宝投放到市场上 。 ”
不过 , 保护数据安全应为互联网企业的责任 , 这种观点似乎有因果倒置之嫌 。
“社会应该加强对相关企业的管理” , 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向AI财经社表示 , 通过形成行业自律组织等方式加强监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