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控制“一小”、套路“一老” - 看这家连锁企业如何把“洗头变洗脑”( 二 )


“文峰模式” , 为啥有这么多“坑”?
采访人员调查了解到 , 文峰以多重“擦边球”操作规避现行的法律法规 , 侵犯消费者利益之余 , 其商业模式潜藏较大风险 。
——以“产品+服务”打包“预售” , 规避预付卡监管 。
采访人员走访发现 , 文峰门店向消费者推出了多款定价高昂的套餐 , 定价在数万元到数十万元 , 称其为“预售”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宁海指出 , 这种“产品+服务”打包套餐 , 本质上就是预付性消费行为 , 但通过创新套路 , 文峰得以规避相关预付卡和预付资金监管的法律法规 。
——大肆营销“类医疗”养生 , 精准“收割”中老年消费者 。
从外表看 , 文峰就是一家普通的美容美发店 。但多位消费者告诉采访人员 , “从走进文峰店门的那一刻起 , 几乎全程都要接受充值办卡的‘话术轰炸’ 。”
消费者俞先生在文峰杨浦门店充值13.8万元用于头部养护 , 却没有实现工作人员宣称的能解决皮脂性皮屑、头皮瘙痒等效果 。工作人员称 , 他还需要全身气血养护才能真正见效 , 又鼓动其购买价格23万多元的全身气血养护套餐 。“一个套路接着一个套路 , 他们就是要‘套牢’我 。”俞先生说 。
分析消费者投诉可以发现 , 文峰在业务推销中 , 往往通过层层诱导的方式 , 从一开始的门店推销产品服务 , 到最终诱导消费者去“文峰医院”(实为文峰100%控股的上海美妍康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就诊” , 形成了类医疗养生“闭环骗局” , 让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消费者一步步“入套” 。
——消费明细不明不白 , 刻意回避责任 。
消费者邓女士先后在文峰浦东一家门店充值26万余元 , 她怀疑店方存在乱扣费行为 , 多次前去查账 , 却发现有的时候仅有1万多元余额、有的时候余额却高达24万元 。

人物|控制“一小”、套路“一老” - 看这家连锁企业如何把“洗头变洗脑”
文章图片

图为文峰消费明细采取“签单”模式 。
像邓女士这样的遭遇并非孤例 。文峰门店往往并不主动提供充值凭证和消费凭证 , 消费者需要每次消费前告知门店自己的身份信息 , 结束后在店内“签单” , 难以获知当下余额和消费明细 , 最终往往是一笔“糊涂账” 。
为了回避责任 , 在向消费者销售高价套餐时 , 文峰门店还往往刻意对套餐的内容和价格等采取口头约定而非文字落实方式 。同时 , 文峰加盟店也不明示其加盟身份 , 这些既造成了消费者维权困难 , 又逃避了政府部门的日常监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