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 , 国家提出核电发展方向不再是60万千瓦级 , 而是100万千瓦级 。 岭澳二期在秦山二期的基础上实现了中国首座“百万”核电站的自主化 , 遗憾的是 , 它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 不能实现出口 。
从1999年起 , 中核集团(以下简称“中核”)开始着手“二代改”核电机组研发 , 相继研发出30万千瓦、65万千瓦和100万千瓦级(CNP1000)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 , 将国际上普遍采用的“155堆芯”扩充至“177堆芯” , 这些技术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 可以实现出口 。
“我们虽然两条腿走路 , 引进、吸收、消化国际上先进的技术 , 但是真正核心的技术是买不来的 。 这一点 , 在引进AP1000这个技术的时候 , 我感受很深 , 自主研发的这条路必须坚定地走 。 不要想着有捷径 , 可以拿着别人的东西就去做 。 ”邢继说 , “过去我们都是埋头搞科研 , 能研究出来用上去就可以了 , 现在我们研究的是一个未来的核电产品 , 可能会承担带动国家走出去的责任 , 所以必须要有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的体系 。 ”
邢继介绍 , “华龙一号”的核心技术“177堆芯”“双层安全壳”“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设计理念”早在2011年前就有所部署 。
2009年年初 , 在会议上 , 邢继团队提出CP1000双层安全壳方案 , 相较于单层 , 双层的经济性与二代核电技术基本持平 , 安全性却大大提高了 。
2010年 , 团队又提出了新思路“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这一构想 。
在研发阶段 , 非能动系统需要在反应堆厂房里布置将近3000立方米的水 , 这几乎成了不可能实现的难题 。 为了尽快解决问题 , 很长一段时间里团队几乎“连轴转” , 无数次的推算试验后 , 2010年10月中旬终于确定了非能动系统在安全壳内部的布置方案 。
国际上 , 百万千瓦核电站反应堆普遍采用157组燃料组件 , 而“华龙一号”大胆采用了177组的燃料组件 , 相比国内在运核电机组 , 发电功率提高5%~10% , 而且降低了线功率密度 , 为运行后的反应堆增设了一道安全屏障 。
邢继认为 , 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设计思路 , 就是“华龙一号”的方向 。 经过一次次论证 , 一项项分析 , 邢继团队在2013年首次将确定论与概率论相结合的方法在“华龙一号”的设计中应用 , 为核电站设计安全性和经济性找到了一个最佳平衡点 。 最终 , “华龙一号”共获得超过700余件专利和120余项软件著作权 。
“建成三代核电是根本 , 但要真正实现领跑还要形成华龙标准 。 标准是话语权 , 我们不仅要输出自己的核电 , 还要按照我们自己的标准去建设 , 这样才能不受制于人 。 ”邢继介绍道 。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代码|GGV纪源资本连投三轮,这家无代码公司想让运营流程变简单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智能化|适老化服务让银行更有温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软件和应用|AcrylicMenus:让Windows 10右键菜单获得半透明效果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