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200亿新风口来了,VC/PE又开始疯狂扫货( 四 )



隐私|200亿新风口来了,VC/PE又开始疯狂扫货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隐私计算金融应用蓝皮书》)
在智慧城市领域 , 隐私计算能够打通不同部门、政企之间的“数据烟囱” , 在公共管理、民生服务方面释放巨大价值 。
以传染病预测为例 , 通过打通多个政企内外部数据源并跨平台联和计算 , 包括从城市医疗数据隐私安全计算平台获得历史药品销售、高风险症候群数据 , 从城市政务数据隐私安全计算平台获得民政、教育、人社数据 , 结合第三方搜索公司的关键词搜索量数据等 , 进行症候群热点发现预警 。 基于这些数据的联邦学习时空预测模型 , 就可以提前数天预知、筛选潜在高风险人群 , 精准锁定、消除误报 , 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传染病防控 。

隐私|200亿新风口来了,VC/PE又开始疯狂扫货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翼方健数)
在医疗领域 , 医疗数据具有隐私性极强的特点 , 医疗数据的安全常常关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 若是利用传统方法 ,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要求使得这些数据无法聚合起来 , 而单个医疗机构的数据样本量又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模型训练 , 难以释放数据价值 。
但是如果利用隐私计算技术 , 则可以使得各个医疗机构的数据在不出库的前提下实现联合建模 。 信通院《数据价值释放与隐私保护计算应用研究报告》举出一个案例 , 由某三甲医院牵头 , 在隐私保护计算技术的支持下 , 实现了在不分享明文数据(个体基因数据)的基础上 , 支持强直性脊柱炎的GWAS 分析 , 整个数据共享的过程从始至终对患者信息进行保护 。
【隐私|200亿新风口来了,VC/PE又开始疯狂扫货】
隐私|200亿新风口来了,VC/PE又开始疯狂扫货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数据价值释放与隐私保护计算应用研究报告》)

结语
但繁华背后 , 亦应理性思考 。 和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发展早期一样 , 这个行业也仍然存在着估值高、盈利难、落地难、泡沫多的问题 。
目前隐私计算项目虽然估值都很高 , 但是暂时还没有看到相匹配的营收节奏 。 一些隐私计算公司看上去营收很高 , 其实背后是把其他业务的收入加进去了 , 比如信息化系统、区块链项目等 。
而且行业应用尚处早期 , 技术路线也还在探索之中 , 盈利模式也并不清晰 , 盈利模式都是项目制签单、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 离设想中的平台分润还有一定距离 。
另外 , 在风口渐起之后 , 总有人免不了浑水摸鱼 。 于是一些公司便开始基于开源框架 , 把自己包装成隐私计算公司 , 对外号称自己有隐私计算的能力 , 然后找投资机构拿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