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 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声特”)宣布获得新一代人工耳蜗植入体LCI-21PI及声音处理器LSP-20C的生产许可上市批文 , 内置芯片更是实现了完全自主设计生产 , 在降低人工耳蜗成本的同时 , 基于汉语特征编写的四声调言语编码策略也更适合中国人使用 。
力声特是国内率先取得人工耳蜗产品注册证书的高新技术企业 , 2004年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市听觉医学研究所及卫生部听觉医学重点实验室人工耳蜗项目成果的基础上成立 。 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将“多通道人工耳蜗”技术正式转让给力声特后 , 人工耳蜗也正式进入国产化 。
文章图片
技术福音 “中国芯”更能听懂“中国话”
据悉 , 新一代人工耳蜗分为LCI-21PI型人工耳蜗植入体和LSP-20C型人工耳蜗语音处理器两部分 。 与目前市面主流人工耳蜗不同 , 力声特实现了芯片自主设计研发 , 不依靠进口 ,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此外 , 对比进口产品价格 , 国产人工耳蜗也存在明显优势 , 产品售价、手术及后续维护价格约在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 , 让更多的听障人士可以负担得起 。
值得注意的是 , 力声特还创新研发了更适合汉语语言的言语编码策略 , 对汉语独特四声调识别更为清晰 , 更精确地保留了声音的真实性 , 而进口产品全部基于通用语(英语)研发 , 这也是听障人士最期待的体验 。
力声特于2011年获得首个人工耳蜗产品注册证书 , 是国内人工耳蜗行业的领头羊 。 如今 , 第二代产品也实现落地生产 。
文章图片
政策利好 国产人工耳蜗有望代替进口
人工耳蜗是目前世界公认的能使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恢复听觉的唯一有效方法及装置 , 它以生物医学为基础 , 综合了语言学、电子学、化学、仿生学等多门学科以及信号处理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精密机械加工技术等多项技术 , 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高科技结晶 。 入行门槛高、技术性强、对多学科交叉知识要求高 , 在相当长时间内 , 进口人工耳蜗占据着国内市场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力声特在2004年起致力于国产人工耳蜗等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产业化 。
2011年底开始 , 《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陆续发布 , 文件指出将重点开发一批国产高端医疗器械 , 形成进口替代 , 并提及要研究和发展人工耳蜗 。 经过十余年发展 , 力声特成功开发了国内首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耳蜗 , 掌握了人工耳蜗的全部核心技术 , 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 如今 , 在推出三代产品的同时 , 也在全国范围内建有一百多家植入中心 , 并在全国多地开设服务点 。
推荐阅读
- 人物|马斯克承认输给了巴菲特:曾尝试挑战喜诗糖果,但最终放弃
- Tesla|最高涨幅21088元:特斯拉Model 3/Y入门车型价格调整
- 人物|马斯克谈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有性格 明年底或完成原型
- Intel|英特尔放出i9-12900K平台PCIe 5.0 SSD演示 突破13GB/s传输速率
- 数字货币|2021年加密货币市场盘点:比特币仍是霸主,NFT进入大众视野
- 凝胶|高交会刮起 “专精特新”风 “小巨人”撑起大视野
- 实力比|小米12对标苹果遭嘲讽?雷军:国产手机的实力比想象中强,有和苹果比较的勇气
- Tesla|特斯拉新款Model S电池体积小能量密度高 外媒揭秘三大关键技术
- Tesla|特斯拉因两处安全缺陷召回近50万辆电动汽车 承诺免费修复
- Tesla|特斯拉在美国召回约47.5万辆汽车 接近其去年全球交付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