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收集43万张人脸信息 小鹏汽车是被315点名的宝马汽车的100倍( 二 )
整个采集行为在2021年315晚会曝光科勒、宝马4S店等的违法行为后才停止 。在2019年安装至2021年前 , 这些设备到底收集了多少人脸信息 , 不得而知 。
在整个事件中 , 偷拍用户人脸信息 , 并非经销商或者单个门店的个别行为 , 而是小鹏汽车官方存在违法行为 。这些采集人脸的设备被安装在7家小鹏门店中 , 其中5家为直营店 , 2家为加盟店 。而收集人脸信息的用途 , 则是改善接待流程 , 更好地服务于到店客户(更好地卖车) 。
在消费者用车过程中收集用户信息 , 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到法律认可的 。但在消费者进店的过程中收取个人人脸信息 , 是违法且不道德的 。
“人脸属于生物特征信息 , 影响一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 一般企业收集用户信息是为了改进产品服务用户 , 但对于进店这种单人低频次的行为进行信息获取 , 就是拿用户当算法的食品喂给机器了 , 在整个过程中消费者被蒙蔽被戏弄” , 一位数据算法工程师对虎嗅表示 。
在小鹏汽车偷拍人脸事件中 , 消费者隐私权被侵犯 , 且并未获得明显的收益 。但人脸信息一旦泄露 , 企业的可操作空间就非常大了 。
据前述工程师介绍 , 这类人脸信息被收集后 , 算法会对消费者的进店频次、年龄、衣着打扮、离店后去往何处等信息作出评估判断 , 以分析消费者的潜在购物可能 。更过分的企业 , 会在收集人脸信息后 , 进行人脸情绪分析 , 得知某种情绪对应的行为 , 并最终实现对人物情绪的预测及影响 。而最过分的做法 , 则是售卖人脸信息 。
小鹏汽车用这些人脸信息实现了什么目的 , 不得而知 。但其需要作出进一步解释 。
“大数据最可怕的地方不仅在于信息有可能被泄露 , 还在于数据掌握的一方可以对人的行为作出预测 , 当一个人的行为可以被预测后 , 人权很难得到保障” , 前述工程师说 。
而在我国的法律上 , 收集人脸信息也有严格的限制要求 。今年7月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明确 , 处理“人脸信息”和“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生成的人脸信息”均是需规制的对象 。该《规定》第二条中明确指出 , 在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人脸验证、辨识或者分析的情形属于侵害自然人人格权益的行为 。
推荐阅读
- 上海|无授权收集、无感化采集、无底线牟利……“护脸”难题难在哪?怎么破?
- 上海|无授权收集、无感化采集、无底线牟利……“护脸”难题难在哪?
- 李汶骏|“2021年发射任务全图鉴收集”成就,达成!
- 拍卖|一条“圣诞快乐”短信或拍出143万!网友:我的元旦快乐值多少?
- IT|小鹏汽车门店采集43万张人脸照片被罚10万元
- 法律法规体系|App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七类”隐蔽问题需紧盯不放
- 赵宗|看吧、豆瓣等106款APP被工信部下架,为何部分APP热衷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
- 程度|vivo手机操作系统发布升级:将最大程度减少应用收集用户信息
- 安全|读科研文献也能泄露隐私 用户发现爱思唯尔PDF阅读器收集用户信息
- 技术|重罚1.4亿!非法收集人脸照片,这家美国公司面临大罚单!人脸识别技术是恶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