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收集43万张人脸信息 小鹏汽车是被315点名的宝马汽车的100倍( 三 )
这次算小鹏汽车运气好 , 由于小鹏的违法行为发生在个人信息保护法颁布前 , 所以有关部门只能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为参考 。
一位律师对虎嗅表示 , 最新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中提到 , 有违规处理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 , 情节严重的 , 由省级以上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 , 没收违法所得 , 并处五千万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百分之五以下罚款 , 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或者停业整顿、通报有关主管部门吊销相关业务许可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 , 并可以决定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担任相关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个人信息保护负责人 。
违法情节是否严重 , 需要有关部门去做判断 。
但我们可以通过一则旧闻进行比对 。此前315中被曝光的宝马4S店在被查获时 , 共抓拍并储存了4617个到店消费者的人脸信息 。
小鹏的43万张人脸信息 , 约是前述宝马4S店的100倍 。
有“前科”
从有关部门披露的信息来看 , 这不是小鹏汽车第一次栽在用户个人信息上 。
今年1月11日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通报显示 , 小鹏汽车作为旅行交通类APP被查出存在三项侵害用户权益行为及一项安全隐患问题 。
即1.App首次运行未经用户阅读并同意隐私政策前行为监控发现获取GET_TASK检索了应用程序、Android ID、MAC地址、IMEI、IMSI;2.未在隐私政策等公示文本中逐一列明APP所集成第三方SDK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3.每次点击“我的积分、我的鹏友值、邀请好友赚积分” , App收集一次MAC地址和IMEI信息 , 非服务所必需且无合理应用场景 , 超出实现产品或服务的业务功能所必需的最低频率 。另外 , 小鹏汽车App还存在界面劫持安全的安全隐患问题 。
值得注意的是 , 发生在1月11日的这一次相关处罚 , 并未让小鹏意识到用户个人信息的重要性 。在此之后 , 小鹏的门店还收集了两个月的个人信息 。到底是不想改 , 还是有关部门说的不够明白?
个人隐私偷取 , 对企业而言是一件成本不高但收益巨大的事情 。在这方面 , 除了监管外 , 企业全凭自觉 。而我们可以看到 ,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
比如曾在美国被曝出违规收集车内人脸信息的特斯拉 , 在中国市场就直接关闭了车内收集人脸信息的摄像头 。
而本文作者在此前查阅多个车企的用户隐私协议时就曾发现 , 多数新能源车企的选择都是人脸等敏感信息进行脱敏且不上传 , 行为数据储存的期限也多在7-30天 。这些车企在用户隐私收集上行为上 , 都比工信部的法规更为保守 。
推荐阅读
- 上海|无授权收集、无感化采集、无底线牟利……“护脸”难题难在哪?怎么破?
- 上海|无授权收集、无感化采集、无底线牟利……“护脸”难题难在哪?
- 李汶骏|“2021年发射任务全图鉴收集”成就,达成!
- 拍卖|一条“圣诞快乐”短信或拍出143万!网友:我的元旦快乐值多少?
- IT|小鹏汽车门店采集43万张人脸照片被罚10万元
- 法律法规体系|App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七类”隐蔽问题需紧盯不放
- 赵宗|看吧、豆瓣等106款APP被工信部下架,为何部分APP热衷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
- 程度|vivo手机操作系统发布升级:将最大程度减少应用收集用户信息
- 安全|读科研文献也能泄露隐私 用户发现爱思唯尔PDF阅读器收集用户信息
- 技术|重罚1.4亿!非法收集人脸照片,这家美国公司面临大罚单!人脸识别技术是恶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