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看待“90后博导”,还是多从学术角度( 二 )
近些年不少高校几乎批量推出了一批年轻、外貌气质佳的学术新星 , 学术崇拜、年轻崇拜、颜值崇拜混杂在一起 。 而每当这些人物出现 , 几乎都免不了在舆论场引来一波刷屏 。 有人羡慕不已 , 也有人倍感同辈焦虑 , 当然也有人去挖他们的学术底色 , 试图给他们祛魅 。
学术圈内人的破圈之举 , 当然是有益的 , 有助于丰富大众对科研的认知 。 但也应当明白 , 学术终究是有门槛的 , 殿堂里的探索未必就适合摆到厅堂里的案板上 , 学术最关键的评价 , 一定来自学术圈本身 , 来自学术同仁的认可 。
学术自有坐标系 , 进入其他维度就很容易产生视觉变形 。 社会究竟该用怎样的视角介绍与理解学术圈中人 , 这些事件足以提供一些思考 。
(作者:王子墨)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
- ASUS|华硕预热ROG Flow Z13:称其是“全球最强悍的游戏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