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筱卉坦言 , 电子竞技要真正得到大众的接纳 , 或许还需要时间 。 “但必须承认 , 它已经成为影响一代人的新兴文化符号 , 全社会对待电竞需要有理性的认知和成熟的心态 。 唯有如此 , 才能引导电竞健康发展 。 ”
学电竞专业≠学打游戏
蓝皮书显示 , 目前我国电竞行业从业人数仅5万 , 每年人才缺口达50万 。 “数量的缺口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 不管是品牌建设、俱乐部运营还是赛事执行 , 都非常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 。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陈京炜说 。
在电竞产业快速扩张的背景下 , 近年来 , 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上海体育大学等多所高校开设了电竞相关专业和课程 。
中国传媒大学是全国较早开设电竞相关专业的高校 , 电竞专业被列入艺术与科技(数字娱乐方向) , 但该专业并不培养电竞选手、电竞教练、解说主播等方面的人才 。
“电竞产业本身是一条特别长的产业链 , 可以分上中下游 。 上游是电竞游戏研发 , 中游是赛事的组织和运营 , 下游是大家最了解的电竞选手、教练、主播等 。 很多人只对产业下游有明确认知 , 因为这些是直接面向受众的 。 而艺术与科技专业聚焦的是电竞产业中游、上游的赛事直播转播、游戏设计等 。 ”陈京炜介绍 。
翻开该专业的课表 , 可以看到游戏心理学、游戏项目管理、赛事策划、赛事导播、数字视频剪辑等课程 , 并结合了中国传媒大学的传媒特色 。 陈京炜建议 , 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基因和特色 , 在电竞产业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 培养具有特色的专业人才 。
相比一般专业 , 电竞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行业的结合尤为紧密 。 对此 , 王筱卉建议 , 要根据电竞产业的特点 , 有针对性地提出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专业发展举措 , 加强专业师资培训 , 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 全面开展校企合作 , 制定行业规范标准 , 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 , 这样才能培养出能够服务电竞产业的高层次创新型复合人才 。
《中国教育报》2021年12月17日第3版
作者:本报采访人员 李柯
推荐阅读
- 选手|KPL秋季赛之后,iQOO如何定义品牌在电竞赛事中的新角色?
- ag超玩会|十大影响力电竞选手:AG上榜三人,第一实至名归,fly太可惜
- |《三国杀》沦为好评率最低的steam游戏,这究竟有何原因?
- 国足|国足现实中没机会出线,如果将足球与电竞结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女主播|林七七侧面身材无死角,颜值高且专业知识扎实,新晋人气LOL主持
- 失落的方舟|最后一届KPL秋季赛落幕,iQOO与电竞生态的故事正在路上
- ag战队|十大影响力电竞选手:AG上榜三人,第一实至名归,fly太可惜
- 最强蜗牛|《最强蜗牛》究竟能有多沙雕
- 清明节|热梗、电竞、二次元!央视2021清明上河图,藏着多少Z世代爱好?
- 电子竞技|真正的元老级选手,公认的中国电竞第一人,曾担任过奥运会火炬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