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诚分析 , 在研发投入上 , 小分子药物的仿制药 , 在原研药的专利过期以后 , 大约花费在几百万就能研制出一款仿制药 , 而生物类似药的研发 , 耗时往往需要5年至8年 , 投入的花费也在亿级 。 另外 , 两者在成本上也有巨大差异 , 小分子药物一个药片几分钱都有可能 , 但生物药相对要高 。
“最关键的是产能 , 目前看国内创新的生物制药公司 , 基本上都存在产能不足的情况 , 而产能的提升扩建本身周期又很长 , 不是今天短缺 , 明天就可以解决 。 ”余诚表示 , 从某种角度讲 , 生物类似药集采可能会发生 , 但如果发生 , 要解决产能等很多问题 。
【核心|复宏汉霖谈生物类似药集采:核心产品短期内不太可能出现】余诚还提到 , 回看前六次药品集采 , 包括刚刚结束的胰岛素集采 , 可以看到政策也在变化 , 即使生物类似药被纳入集采 , 也会比较温和 。
推荐阅读
- 核心|中科大陈秀雄团队成功证明凯勒几何两大核心猜想,研究登上《美国数学会杂志》
- 领域|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十四五”规划:以集成电路为核心先导
- 底层|上海:加强元宇宙底层核心技术基础能力前瞻研发
- IT|中国重汽:氢能源产品的核心布局和整车集成开发已经全面完成
- 合成|AI合成主播丨“十四五”期间力争突破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
- 航天员|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再显神威
- 检测|机器人产业基础薄弱何解?工信部:补齐核心元器件等短板
- 处理器|AMD 6nm Navi 24 GPU 核心照曝光,有望搭载于 RX 6500XT/6400
- AMD|第一个6nm游戏GPU AMD Navi 24核心照首曝
- 券商|券商核心交易系统首次采用国产数据库:腾讯云TDSQL落地东吴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