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课堂”可能是在博物馆 , 可能是在实验室 , 可能是在海底 , 还有可能是在人迹罕至的火山口 。 学生们可以通过沉浸式体验 , 在一个全新的、虚拟的、可交互的环境里 , 感受那些只能在书本上感受的东西 。
拜雷森教授称这个“虚拟人”课堂为一个内部的元宇宙 , 在这个元宇宙中 , 每个学生的存在都以头像的形式呈现 。
??元宇宙:人类成为现实与虚拟世界的两栖物种
元宇宙这个词起源于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雪崩》 。 小说描绘了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庞大虚拟世界——元界 。 现实世界中生活的人在“元界”中都有一个虚拟分身 , 人们通过数字化来控制这个虚拟分身 , 在虚拟世界中相互竞争并提高自己的地位 。
拜雷森教授认为 , 元宇宙就是人、地点等一切事物通过VR和AR(增强现实) 形成的集合 。 他说 , 从广义角度上来看 , VR指任何合成感官带来的体验 , 包括幻觉、梦境、和人类佩戴上VR设备后的沉浸式虚拟环境 。 “而元宇宙就是所有沉浸式虚拟环境的集合 , 将来它可能会被完全应用到人类社会生活中 。 ”拜雷森教授说 。
目前 , 中国科技界对元宇宙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 但是学者们普遍认为 , 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 , 蕴含着社交、内容、游戏、办公等场景变革的巨大机遇 。
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元宇宙发展报告》称 , 2020年是人类社会虚拟化的临界点 , 2021年则可被称为元宇宙元年 。 报告称 , 受疫情影响 , 全社会上网时间大幅增长 , 人类的现实生活开始大规模向虚拟世界转移 , 人类成为现实与数字网络世界生活的两栖物种 。
安娜则直接用Virtual World(虚拟世界)来形容元宇宙 。 “它是一个人类可以建造的全新虚拟世界 , ”安娜向采访人员解释说 , “你可以随时戴上设备 , 在这个全新的世界里和朋友一起跑步、一起看电影、一起工作 。 ”
不过这并不意味人们未来会完全依赖这个虚拟世界 。 安娜说 , 人类社会已经有很多能实现远程交互的技术了 , 但人类是有真实社交属性的 , 现实世界里的社交活动不会被虚拟世界所替代 。 “大家依旧会在现实世界里一起去逛公园、散步、聚会、吃饭 。 人类在现实世界里获得的幸福感是无法在虚拟世界里获得的 。 ”
安娜分析称 , 在元宇宙概念刚开始出现的前几年 , 人们可能会感到好奇、兴奋 。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 , 人们会慢慢冷静下来 , 开始寻找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平衡点 。 “最重要的是 , 大家应该知道什么事是能在现实生活中做的 , 什么事是能在虚拟世界中做的 。 ”安娜表示每个人要寻找的平衡点不一样 , 所需要的时间也不一样 。 “有人会在5分钟内完成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切换 , 有人可能需要20分钟 , 有人可能需要一个小时 。 ”
推荐阅读
- 服务|互联网+税务让服务更优质 杭州代开发票税务进入新局面
- 视点·观察|互联网人身险新规过渡期即将结束 17家险企明年起暂别该业务
- 互联网|首儿所互联网医院办公区启用 为患者提供就医便利
- 增加到|首儿所互联网医院服务能力再提升,线上号源增加到每日1500个
- 工业互联网|5G+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 互联网|两极反转!周鸿祎竟然开始拥抱元宇宙,把元宇宙分五派!三六零是哪一派?
- get|这些互联网领域重磅热词你get多少
- 电气电子产品|互联网营销师等35个职业有了新技能标准
- 互联网|元宇宙炼金术|元宇宙是个什么宇宙?
- 大会|国内首次 有点科幻 互联网巨头在元宇宙开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