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谷|【工业正在“互联”】工业富联:“早鸟”的机遇与烦恼( 三 )


作为一项需要不少投资的新兴服务 , 工业互联网服务最先“攻略”的往往是大型企业 。 据2020年10月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指数(IIP10)》的数据 , 在应用落地方面 , 中小企业仅占十大“双跨”平台用户的17.8% , 广大中小企业是平台服务应用亟待拓展的“处女地” 。
面对大企业的灯塔工厂解决方案 , 也是工业富联发力的重头戏 。 2020年 , 工业富联与中信控股、中信戴卡、华润水泥共同成立合资公司信润富联 , 工业富联与信润富联协作 , 推进“中信戴卡、华润水泥”等央企的世界级灯塔工厂建设 。 与客户成立合资公司再对输出工业互联网服务的模式 , 可以说得上是非常深度的合作模式 。
刘宗长介绍 , 不是所有大企业客户 , 都会用成立合资公司的模式做灯塔工厂 , 灯塔工厂的一个效用是树立标杆 。 有的企业 , 内部不止一个工厂 , 它希望工业富联能帮助其在改造完一个工厂外 , 快速将这种模式复制到内部其它工厂;有的企业 , 还想改造供应链上的工厂 , 发挥协同作用;有的企业 , 想在垂直行业里运营工业互联网平台 。 这种需求广的企业客户 , 对工业互联网的人才、技术、解决方案很感兴趣 , 工业富联也有意愿跟它们有更加深入的合作 。
据刘宗长的测算 , 平均下来 , 一个灯塔工厂项目的实施过程大概是12到18个月 , 具体项目的实施时间 , 要看被改造对象的起点 。 “我们没有办法代替它们去走打基础的路 , 我们可以做的是 , 在较好的信息化基础上 , 用数字化的方式 , 让它们各种协作变得更加敏捷 , 打通它们的工作流、数据流 , 挖掘可以用到数据分析的地方 , 解决瓶颈上的问题 。 ”刘宗长介绍 。
刘宗长进一步阐述 , 所谓的打基础 , 打的是制造基础和管理基础 , 工业富联认为 , 在做数字化转型之前 , 这部分基础需要先打好 。 对于有灯塔工厂需求的客户 , 工业富联需要先评估客户的基础能力 。 “我们遇到的80%的企业客户 , 都没有到可以做灯塔工厂的程度 , 甚至可以说它们的标准化、精益化 , 都没有做到 , 我们会很坦白跟它们说 , 要把基础打好 。 对于这部分企业 , 我们会提供精益制造咨询这样的服务 。 ”刘宗长介绍 , 由于过去的制造经验 , 工业富联在制造管理、精益制造方面也储备了能力 , 可以帮企业客户先解决现场管理、产线节拍存在的问题 , 在这个过程中增加自动化能力 , 让客户的制造流程更加的顺畅 , 然后才做数字化的应用 。 “对于一些企业而言 , 如果它足够有耐心的话 , 我们可以服务它五年、十年 , 甚至更长的时间 。 ”刘宗长说 。
而在灯塔工厂项目上 , 工业富联目前还不能追求每个项目都能盈利 , 它看重的是长尾效应 。 刘宗长说 , 由于行业处于较为早期 , 没有人能确定数字化转型或者说工业互联网服务最终的样子应该如何 , 在做灯塔工厂项目时 , 有时做着做着 , 需求的边界变了或者超出原来的范畴 , 此时 , 就会出现分歧 , 到底是按照一开始规划好的方向走还是更改方向?如果更改 , 交付成本可能会有增加 。 “我们的心态是 , 跟客户一起做创新 , 出现的变化也是机会 , 如果觉得有价值 , 可以按自己的判断做 , 所以有些项目做着做着 , 成本就超了或者最终核算下来 , 项目亏损 。 但我们认为在行业初期 , 这也是有价值的 。 ”刘宗长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