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黑帝斯》获雨果奖:谈谈评奖、评分和玩家之声( 二 )



雨果|《黑帝斯》获雨果奖:谈谈评奖、评分和玩家之声
文章图片

《沙丘》在今年又一次被搬上了大银幕
【雨果|《黑帝斯》获雨果奖:谈谈评奖、评分和玩家之声】在往后的几年里 , 奖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 雨果奖在启动后的十余年间加入了“最佳中篇小说”“最佳中短篇小说”“最佳短篇小说”和“最佳戏剧表演”“最佳粉丝杂志”的奖项 , 2009年加入了“最佳图片故事”奖 , 颁给杰出的科幻漫画们 。
星云奖在1974年加入了“最佳剧本”奖 , 2006年加入了“安德烈·诺顿”奖 , 评给优秀的、面对青少年的科幻小说 , 2010年添加评选戏剧表演的“雷·布拉德伯里”奖 , 以及在2018年加入的“最佳游戏写作”奖 。 我们能看出 , 随着创作形式的发展 , 奖项也在不断进化 , 小说、戏剧、漫画、游戏 , 任何热爱科幻的创作者都有可能拿到这些殿堂上的奖杯 。
将游戏加入科幻奖的评选范围中是个好事 。 如今 , 游戏的影响力逐年扩大 , 市场和受众也跟几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 在游戏中的创作理应被更多人看到——像《十三机兵防卫圈》就是个相当优秀的科幻作品 , 它也的确被第51届日本星云奖提了名 。 这个新闻在当时鼓舞了不少游戏爱好者 , 跟《十三机兵防卫圈》一同获得提名的是动画《彼方的阿斯特拉》、动画电影《HELLO WORLD》《普罗米亚》《天气之子》《剧场版新干线战士:来自未来的神速ALFA-X》以及电影《哥斯拉2:怪兽之王》《飞翔吧!琦玉》 。 电影、动画、动画电影和游戏放在一起 , 评选一个科幻小说界的传统奖项 , 让人有种“虽然介质不同 , 但我们都在做同样的事”的感觉 。 艺术创作的方式随时间轮转 , 但作品的精神内核总是共通的 。

雨果|《黑帝斯》获雨果奖:谈谈评奖、评分和玩家之声
文章图片

当年的日本星云奖媒体部门奖最终由《彼方的阿斯特拉》摘得
评奖 , 不只是游戏
事实上 , 无论是格莱美还是奥斯卡 , “学院派”总是把持着评奖的关键位置 , 人们也更愿意相信一个学院派的奖 , 但游戏领域目前还没有一个共通的学界标准 。 与之最相近的是“游戏开发者大会”GDC每年颁发的“游戏开发者选择奖” , 但这个奖项的受关注度并不如格莱美和奥斯卡——游戏界最引人注目的奖项是“游戏大奖”TGA , 一个由媒体人们评选出的商业奖项 。
近些年 , TGA的奖项公信力也在下降 。 2020年《最后生还者:第二部》的获奖是TGA被大众质疑的顶峰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我们既对商业奖项的评选表达怀疑 , 也对大众“对没玩过的游戏表达喜爱或厌恶”的行为感到无所适从 。 目前来看 , 奖项的评选——至少是游戏奖项的评选 , 多多少少会有点争议 , 相较于“真的拼出一个第一名来” , 我更愿意把这些奖项看作“对一些优秀作品的推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