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HR SaaS终于要起风了( 三 )
其次 , 低代码平台需要稳定的产业生态作为依托 。 从企业管理全局来看 , 一体化HR SaaS系统只是企业管理数字化的一个部分 , 因此一体化厂商想要做好HR一体化 , 还需要广结盟友、开放技术平台 , 但这样的条件往往大平台才有实力去做 。
以美国HR SaaS为例 , 只有像Slack、Workday这种平台级的一体化产品 , 有能力把许多单一领域最强最好的模块和服务整合在一起 , Slack的生态相对比较松散 , 有自己的应用市场 , 围绕协同办公建立生态 , 同时也提供外部连接API;而Workday提供外部连接API , Slack可以直接调用 , 不同SaaS企业之间通过API接口实现互联互通 。
国外的发展经验 , 也同样为国内巨头所借鉴 。 当前 , 腾讯和阿里都发起了“SaaS加速器”计划 , 海选SaaS企业进入自己的阵营 。 腾讯建立了SaaS市场和SaaS臻选 , 阿里也建立了SaaS市场 , 并且旗下还有主打企业协同管理的SaaS产品——钉钉 。
为了构建SaaS生态 , 两大国内互联网巨头不仅亲自投身自研平台 , 还带动产业链伙伴、其他技术开发厂商一起来构建属于自己的“企业管理生态” , 以此来弥补自身在SaaS应用上的“缺口”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一体化模式终究是大企业的盛宴 。
赚钱得靠大客户
就商业价值而言 , HR SaaS赛道也同样遵循着依靠“大客户”赚钱的基本逻辑 , 其中原因自然与我国的国情有很大关系 。
一方面 , 国内中小企业客户总体付费金额大大劣后于国外市场 。 对很多HR SaaS服务商来说 , 中小企业在自建IT系统成本较高的情况下 , 要想利用信息化、数字化降本增效就离不开SaaS服务商提供的SaaS服务 , 对于相对刚需的HR领域更是如此 , 这也是早期HR SaaS将重点瞄准SMB(中小企业)市场的原因 。
但现实情况却是 , HR SaaS服务商借助SMB客户的确实现了扩张但却并不赚钱 。 之所以能够快速扩张 , 主要源于中小企业群体基数大 , 决策流程短、需求简单 , 对标准化的HR SaaS系统容忍度高;而不赚钱的理由也同样很好理解 , 中小企业市场化竞争带来的压力传导可以通过“堆人”来解决(人口红利) , 相比“提效”而言中国中小企业更看重“降成本” , 因此在很多中小企业主看来 , 在软件系统上“花太多钱”是很“不明智” 。
于是 , 付费意愿低、金额小、个性化需求多 , 就成了这个群体的核心画像 , 也是HR SaaS厂商难以规模化盈利的核心源头 。
另一方面 , 大企业对管理效率有着实实在在的刚需 。 一来 , 相比中小企业更加看重“降本”来说 , 大企业最害怕的反倒是“大企业病” , 因而效率提升是其管理的核心关键;二来 , 大客户生命周期更长、账号数量更多、客单价也更高 , 这就决定了大企业的粘性更好 , 签约之后转换成本更高 。 因此 , HR SaaS厂商一旦与大企业签约 , 就可以通过持续续约和不断提供优质服务获得稳定的现金流 , 这也是大客户更赚钱的原因之所在 。
推荐阅读
- 超巨星|史上首次!红超巨星的爆炸过程终于被观测到,光度达太阳的数亿倍
- 向量|B站失踪人口回归,Gautam Kamath教授的机器学习入门终于上线了
- 财联社|苹果终于妥协 将在韩国允许App开发商提供第三方支付选项
- CRISPR-Cas|“基因剪刀”治疗人类疾病现曙光!一文看懂治疗模式与新进展
- 模式|华为拍摄月亮专利获授权:可自动识别月亮并对焦
- Jrcraft|微软 Win11 设备管理器的默认路径终于不再是 A:\(软盘)
- Tesla|特斯拉全自动驾驶分多种模式:“刺激一把”还有“慢慢开”
- 刘作虎|刘作虎:用户终于真正开始接受、考虑使用折叠屏
- 恒星|“中国天眼”迎来多项重磅成果 开启人类理解恒星形成新模式
- Tesla|特斯拉FSD beta包含“Assertive”驾驶模式 “可能会执行滚动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