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在沪投运

12月22日 , 国家电网公司在上海兴建的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示范工程正式投运 , 这是国内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领域一项重大核心技术突破 , 标志着我国超导输电应用迈入全球领先行列 。
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示范工程位于上海徐汇商业核心区 , 联结两座220千伏变电站 , 总长1.2公里 , 额定电流2200安培 , 额定容量133兆伏安 , 采用全程排管敷设工艺 , 是目前世界上距离最长、输送容量最大、全商业化运行的35千伏超导电缆输电工程 。
作为国家电网与上海市共同开展的科技产业战略合作成果之一 , 该示范工程由国网上海电力承建运维 , 项目自2016年启动酝酿至全线投运 , 历时五年多时间;工程主体部分于2020年4月开工 , 历时一年半完工 。
超导输电是当今电力行业最具革命性的前沿技术之一 。 其原理是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环境中 , 利用超导材料的超导特性 , 使电力传输介质接近于零电阻 , 电能传输损耗趋近于零 , 从而实现低电压等级的大容量输电 。
“一条35千伏超导电缆相当于传统220千伏电缆的输送容量 , 可以替代4-6条相同电压等级传统电缆 , 较以往可节省70%的地下管廊空间 。 ”国网上海电力总工程师谢伟介绍说 , “这种传输效能和空间经济性上的显著优势 , 使得超导电缆非常适用于将大容量电能直接输送到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区域 。 ”
当前 , 全球范围内超导输电技术的研发方兴未艾 , 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正加速抢占超导电缆实用化、商用化的“高地” 。 此次示范工程的成功投运不仅开创了公里级超导电缆在全球城市核心区域的应用先例 , 同时也在核心的材料、技术和装备上实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
国网上海电力董事长、党委书记梁旭表示 , 国网上海电力将持续开展超导电缆示范工程的分析与评估 , 积累超导电缆运维经验 , 不断深化超导输电技术的工程化应用研究 , 加快打造国际领先的城市电网 , 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更多有力支撑 , 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注入更多强劲动力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超导产业是上海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之一 , 近15年来 , 上海持续支持高温超导研发和产业化 , 科技、产业部门接力推进 , 形成了从超导材料到电缆集成的核心能力 , 成为国内超导电缆产业链最齐全的城市 。 在超导产业培育过程中 ,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 , 应用为导向 , 运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工程、特色园区、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政策组合拳 , 引导社会资源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和特色产业培育 , 形成了超导产业从材料开发、材料检测、应用开发、技术攻关、应用验证和需求反馈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闭环 , 形成了团队激励合理、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参与、研发应用协同紧密的新兴产业培育市场化机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