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工程师|技能人才重新定义“产业工人”( 二 )


“解构”现场工程师 , 谭勇特地强调“可提升” , “技能工人必须补上文化、理论和基本的计算机语言课” 。 2019年11月 , 他考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回炉”再造 。
“目前机械制造业的焊接绝大部分是凭个人经验技术的纯手工活儿 , 工作环境并不舒适, 对于经验累积和技能要求较高 。 ”谭勇认为 , 操纵机械臂会是这个工种乃至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
公司焊接类现场工程师未来缺口为700多人 , “学无止境 , 对企业与个人的发展来说都是如此” 。 这个中联重科“焊接免检”第一人的“回炉深造” , 十分意味深长 。
长沙高新区的中联智慧产业城面积超过1万亩 , 将布局建设超过7个全球领先的“灯塔工厂” 。 “产业转型升级后 , 产业工人应有大变化 。 ”詹纯新说 。
“产改”重新定义“产业工人”
12月8日是“全国技术能手”、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焊工许贤杰32岁的生日 , 他收到了“最好的生日礼物”——徒弟文军获得 “嘉克杯”焊接机器人编程、操作与维护项目第二名 , 和他一样成为“全国技术能手” 。
智能化助推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的落地 。 在中车株机 , 改革推动了工人技能提升场景的发散式创新 。
在车体事业部金蓝领和劳模创新工作室里 , 首席技能专家冷作钣金工梁涛正和“全国技术能手”、焊工赵卫讨论铝合金车体侧墙门角焊缝的轮廓度、平面度 , 与此同时 , 远在太原的动车所 ,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铁路机车电工谢光明正在为职工讲解《鼓型车的应急操作与故障处理》……
“活跃在企业及院校的讲台、技能攻关一线、国内外竞技赛场 , 出版著作、撰写论文……技能人才重新定义了‘产业工人’ 。 ”公司工会主席曾春来说 。
赋能成长 , 更多的企业以更开阔的视野打造终身职业教育的主课堂 。
“在技能人才培养上 , 公司毫不吝啬 。 ”去国外交流培训成为中车株机产业工人的“标配” , 培训也从单纯的智能制造拓展到语言培训、跨文化交流、海外安全知识、国际化专业技能培训……不惜一切代价让技能工人成长 , 更多的政策和机制红利在释放 。
“从去年起 , 我出差去各地讲课、解决故障 , 乘高铁都可以坐一等座” 。 2020年获评高级工程师的谢光明是公司6名“双师型”人才之一 , 近5年来在全国各地交流、授课 , 今年还将工作室开到了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 。
谢光明认为 , 自己处在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工匠转型的新起点上 。
为干而学 , 在干中学
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回炉”的谭勇 , 还兼任学校的教师 。
“晚上和休息日网课学习理论” , 很快将完成三年学业的谭勇经常带领学生和技能工人进行现场沉浸式操作训练 。 在有着双重身份的谭勇身上 , 采访人员看到一种新的职业教育场景:教学相长 , 为干而学 , 在学中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