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王一鸣:未来怎么推进科技创新?我觉得有三个转变( 二 )


文章图片

科技创新能力不适应新发展阶段的要求
新发展阶段是什么阶段?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阶段 , 我们的目标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什么是强?从大国来说 , 科技强才是根本 , 这就必须增强原创能力 。 所以 , “十四五”规划把创新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 现代化的核心是什么?科技创新 。 所以 , 我们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必须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
过去40多年 ,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 我国科技整体创新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 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 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性提升 。 今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创新指数排名 , 中国跃居全球第12位 , 比去年提升了两位 , 甚至排在日本、以色列、加拿大、奥地利之前 , 这让我们眼前一亮 。 特别是PCT专利 , 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申请的PCT专利申报量超过了美国 , 这也是突飞猛进 。
但是 , 我们也要看到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仍然不适应新发展阶段的要求 。 我认为 , 不适应新发展阶段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原创能力不足 , 重大原始创新偏少 。
2.基础研究相对薄弱 , 与发达国家差距比较大 , 为什么原创能力不足?根本在于基础研究相对薄弱 。 我们的基础研究占RRD的比重 , 2020年还是6% , 发达国家普遍在20%左右 , 甚至达到25% , 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原创能力不足 。
3.科技领军人才偏少 , 我们科技队伍是全世界最大的 , 而且比别人要大很多 , 但是我们科技领军人才还是偏少 , 人才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 , 这是我们科技创新能力的短板 。
在产业领域 , 我们终端产品、终端设备追赶比较成功 , 比如我们的核电 , 华龙一号有国际竞争力;比如水能机 , 溪洛渡用的是一百万千瓦级的水能机 , 西方国家都做不到;还比如高铁、工程机械、通信设备、5G技术等 , 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水平 。但是我们的短板是什么?就是我们关键的零部件、元器件 , 基础材料这些中间产品 , 我们的能力还是很弱 。 中间品的技术是我们的短板 , 而中间品对基础研究、底层技术有很高的依赖度 。 比如说芯片 , 大型设备都需要用到芯片、基础软件和一些关键原材料 。 这些中间品有赖于基础科学能力的上升 , 有赖于底层技术的突破 。
除了基础研究底层技术以外 , 中间品跟终端产品不一样 。 终端产品的采购方是谁?是千千万万市场主体 。 所以 , 我们不仅要在技术上有创新 , 还要有商业上的可行性 , 也就是说性价比要足够大 。 否则 , 即使技术突破了 , 商业上不具有竞争力 , 也难以成功 。 这是我们在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任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