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80岁学霸、12岁少女、00后本科生,走进同一所“AI”学堂( 二 )


如今 , 市面上的不少口罩检测方案有一个明显短板——用袖子、手臂遮挡面部 , 就能“骗过”检测系统 。
但郭佳慧设计的模型 , 经过几轮训练之后 , 能够轻易甄别上述“作弊”行为 , 甚至对口罩佩戴不标准的行为 , 也能有效识别 。
原本打算长大当老师的她 , 现在成了彻底的AI迷 , “长大了要做人工智能 , 要考人工智能专业” 。
和郭佳慧在父亲的引导之下入门AI不同 ,80多的徐老 , 则是主动为之 。
徐老算是中国第一代程序员 , 1959年 , 他进入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 , 开始学习计算机专业 。
彼时的计算机还是电子管构造 , 徐老也深度参与了中国第一台硅晶体管计算机的设计 。 在校期间 , 他学习过机器语言学、汇编语言等等 , 后来在工作中 , 也自学过开发人工智能的逻辑语言Prolog——后者诞生于1972年 。
尽管很早就涉猎过AI , 但由于工作繁忙 , 且当时AI应用场景过于稀缺 , 因此 , 徐老并没有机会深入研究AI , 他为此一直颇为抱憾 。
退休之后 , 时间多了 , 徐老对于各种前沿科技 , 一直相当关注 , 并且热情不减 。
2016年 , 他看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围棋机器人AlphaGo以4:1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 , 随后不久又战胜了柯洁 。
这条新闻震撼了徐老 , 也让他重拾了对AI的学习热情 , 最初 , 徐老尝试利用国外网站学习 , 但访问起来极不方便 , 他非常苦恼 。
直到2019年 , 徐老获悉了百度飞桨AI Studio人工智能学习与实训平台 , 他迫不及待登陆AI Studio开始上课 , 觉得课程通俗易懂 , 而且自成体系 , 特别适合入门学习 。 “其实几十年前学习的AI知识 , 我都忘完了 , 但在飞桨学习之后 , 捡起来很容易 。 ”
现在 , 徐老已经养成了每天按时打卡学习的习惯 。 不仅自己主动学习 , 甚至还把飞桨平台介绍给在读大学的孙女 , 引导她利用AI完成毕业设计 。
深度|80岁学霸、12岁少女、00后本科生,走进同一所“AI”学堂
文章图片
徐老打卡学习记录
不止自己投身其中 , 如今 , 徐老也呼吁更多人可以学习、了解AI知识 , “任何人都能来这里学习 , 不管你的年龄和背景 ,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比较领先 , 希望越来越多人能关注AI等前沿科技” 。
跳板:双非大学生成就AI布道者 当AI浪潮滚滚而来 , 数百所高校都相继开设了相关课程 。
仅仅2021年新增AI专业的高校就高达130所 , 加上此前全国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共三百多所院校 , 构筑了人工智能生力军培养孵化的一线阵地 。
但师资、教材、算力等 , 处处都是制掣 , 2019年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分析》显示 , 目前全球共有30万AI人才储备 , 但只有不到1/3在高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