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罗杰波团队新作:大数据揭示#停止亚裔仇恨运动与仇恨犯罪之相关性( 二 )


这一共同的身份特质可能是女性更多参与有关“停止亚裔仇恨”运动讨论的原因 。类似的,参与讨论的亚裔占比为25.29%,远高于Twitter本身的亚裔用户占比(低于8%) 。非裔用户的占比也相对较高 。
通过对用户所发布Twitter内容的分析,本文将所有有关“停止亚裔仇恨”及“#停止亚裔及太平洋岛居民仇恨”运动的讨论可分为六类,分别为支持、新闻、谴责、双重标准、反对声音以及政策呼吁 。
在所有讨论中,对于“停止亚裔仇恨”运动表达支持态度的Twitter数量占51.56% 。有部分Twitter直接表达支持,有部分Twitter附带导向为仇恨事件受害者募捐网站的链接,也有部分Twitter转载有关亚裔美国人历史的纪录片 。同时,在这些支持的声音中,有呼吁非裔与亚裔应当团结起来,呼吁社群之间的团结,也有呼吁亚裔群体内部应该团结起来 。
新闻类Twitter占比为18.38% 。主要内容是有关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新闻报道 。一部分披露了袭击者的族裔,一部分选择不披露袭击者族裔 。
谴责类Twitter占比为14.69% 。这一类Twitter并非是谴责“停止亚裔仇恨”运动,而是在谴责那些袭击者、特定人群或者社会存在的系统性问题 。比如,很大一部分该类Twitter谴责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将新冠病毒称为“中国病毒” 。也有Twitter谴责共和党不支持针对女性的暴力犯罪法案 。另外,该类Twitter还提及了系统性问题如种族主义(“白人至上”)、文化(恋亚癖,Asian fetishization)及教育(大学不平等录取) 。

  • 双重标准
有关双重标准的争论在有关“停止亚裔仇恨”运动中的讨论占8.37% 。有观点认为,亚裔和非裔在遭受了歧视后,政府的对待态度不一致 。也有观点认为,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袭击者中,白人袭击者和非洲裔袭击者被区别对待 。
  • 反对声音
在有关“停止亚裔仇恨”运动的讨论中,5.43%为反对声音 。这一部分观点对“停止亚裔仇恨”运动持负面态度,表现形式包括激化亚裔与非裔群体之间的关系、宣扬反亚裔情绪以及为仇恨犯罪的袭击者进行辩护 。
  • 政策呼吁
在所有参与讨论的用户中,1.56%呼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如控枪)来解决针对亚裔仇恨犯罪问题 。
本文通过逻辑回归,研究了不同因素对于用户话题选择的影响 。完整的发现与讨论可阅读原论文 。
政治极化(political polarization)体现在了此次“停止亚裔仇恨”运动的讨论中 。拜登关注者与特朗普关注者在话题选择上有显著不同 。拜登的关注者更多地表达支持,而在特朗普的关注者中,出现了更多的反对声音以及对于双重标准的讨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