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罪执行游戏|波兰为什么能诞生那么多游戏大厂?( 二 )
说来讽刺 , 最后彻底逼死盗版厂商的是互联网 。 波兰2001年左右开始普及互联网 , 很多人通过网络获得了下载盗版游戏的免费渠道 , 于是实体盗版商开始逐渐消亡 。
当时实体盗版商为挽回用户 , 主要方法是进一步加强游戏的本地化 , 盗版商也设法对游戏进行波兰化和配音工作 。 如2001年发布的《马克思·佩恩》 , 里面角色就一口俄罗斯味的波兰语 , 这事在波兰游戏玩家中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老梗 。
波兰本土游戏开发产业真正开始做起来的 , 是等到这波引进代理热潮后 。 当时CDPR代理并本土化《博德之门》后 , 又与开发商打算合作续作《博德之门:黑暗联盟》 , 结果还没开发好合作方就破产了 , 于是拿到源代码的CDPR , 又花9800美元买下《猎魔人》系列小说的改编版权 , 就有了后来人尽皆知的《猎魔人》三部曲 。
其他一些波兰著名游戏工作室 , 如飞人(People can fly)、CI游戏、11比特和Techland等 , 要么遵循这个模式起家 , 要么创始人或技术骨干早年都有类似经历 , 基本上都大同小异 。
二、再来谈谈:如今波兰为何能诞生那么多的热门游戏呢?
如今波兰游戏产业的先进和发达 , 是离不开整个国家的努力 , 从前沿学术到经济环境 , 从产业基础到市场受众等 , 这样的产业不强大那才是咄咄怪事 。 具体原因归纳如下:
1、产业结构:对于东欧 , 以波兰、罗马尼亚和乌克兰为代表 , 其实是全世界重要的IT类外包大国 。 由于时区接近、文化相似以及较好的英语普及水平 , 导致这些国家的跨区域合作更加频繁 。
而外包产业也促使了人才的培养 。 相对来说 , 波兰本土参与这类企业也算是高薪 。 这对于不追求国际化发展的人来说 , 投身相关专业进相关企业是个不错的路径 。
2、开发成本:相对低廉的人力成本 , 让在东欧开设3A级别游戏工作室需要付出的资源会少很多 。 我搜了下 , 波兰一个5年经验左右Game Designer的平均年薪是13万兹罗提;一个游戏程序员年收入大概是15万兹罗提 。 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22-25万 , 这个数字甚至比不上今年大厂应届生 。
3、技术人员储备:根据2020年数据 , 目前全波兰合格的程序员超过25万 。 此外每年有超过1.5万名波兰本土大学毕业的技术人员 , 这在东欧各国中算是最好的 。
4、政府扶持到位:波兰政府与游戏公司的合作和财政扶持都比较多 。 本身波兰对游戏小工作室都有一定的扶持 , 包括早期CDPR收购其他公司上市 , 也有政府开绿灯的因素 , 而文化方面合作就更多了 , 比如波兰大使馆经常做游戏相关活动 。
5、游戏文化发展底蕴深厚:早期波兰是东欧盗版游戏集散中心 , 有很多非授权波兰本地化产品 , 性质类似国内汉化组 , 不过当时做盗版的人甚至还会去做波兰语配音等 , 这种情况其实影响了几代人 。
推荐阅读
- 地方|类魂游戏《破碎:被遗忘的国王》主机版将于今年推出
- 腾讯|网易多会玩?端游不好做就把三年老游戏全魔改,刚曝光就碾压腾讯
- 刘备|人到中年,告别游戏?
- 收入|2021年全球8款手游收入超10亿美元,中国游戏公司包揽前三名
- 恶魔城|类恶魔城游戏《Infernax》公布宣传片,定于2月14日发售
- 游戏|在做了:小岛秀夫推特晒图 新项目新建文件夹
- 循环|游戏开发者选择奖 GDC 2022 提名公布,《死亡循环》领跑
- 游戏|《魔兽世界》官网新版种族介绍引发批评:有种族偏见
- 游戏|EA确认《FIFA》账户受到黑客攻击 并将对此事负责
- 原神|中国游戏“出海”新潮:传统戏曲融入虚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