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果|这一年 重大工程建设结硕果( 四 )


在中国航天发展史上 , 天问一号实现了6个首次:首次实现地火转移轨道探测器发射 , 首次实现行星际飞行 , 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软着陆 , 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表面巡视探测 , 首次实现4亿公里距离的测控通信 , 首次获取第一手的火星科学数据 。
在世界航天发展史上 , 天问一号不仅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 , 而且首次成功实现了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 , 充分展现了中国航天人的智慧 , 标志着中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
不久前 , 再传捷报: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欧洲航天局(欧空局)于11月开展的祝融号火星车与“火星快车”轨道器在轨中继通信试验 , 取得圆满成功 。
【时间】:1月30日
【重大工程】:“华龙一号”核电机组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商业运行
12月11日18时32分 , 中国第二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6号机组反应堆首次达临界顺利完成 , 标志着机组正式进入带功率运行状态 , 向建成投产迈出了重要一步 。
“华龙一号”是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广核集团研发的先进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 ,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 , 在安全性上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的同时 , 所有核心设备均已实现国产化 , 首台套国产化率达到88% , 完全具备批量化建设能力 。 既是中国核电创新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 也是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 。
2015年5月7日 , 全球首个“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在福建福清开工建设 。 6万多台设备、165公里管道、2200公里电缆 , 上千人的研发设计团队、近20万人先后参与……今年1月30日 , 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 , 标志着中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 。
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说:“实现百万千瓦级大型先进压水堆自主化一直是我国核工业人追求的目标 , ‘华龙一号’是三代核电人共同的心血 , 很幸运到我们这一代的时候把它变成了现实 。 ”
目前 , “华龙一号”不仅在国内落地开工 , 而且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 今年5月19日 , “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工程——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2号(K-2)机组完成100小时连续稳定运行验收 , 各项性能指标达标 , 正式进入商业运行 。 这标志着中国自主三代核电“走出去”第一站顺利建成 , 中国核电实现从“跟跑”到“并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