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一月两起:外卖小哥遭辱骂,孰之过?( 二 )


央视网在评论文章中指出,互联网服务的“差评毁一切”机制,加剧了消费者、服务者双方之间话语权不平衡;另外,恶性事件越来越多,平台也要反思应变,除了保护消费者利益,也要坚决维护服务人员,给他们一个公平、有尊严、不委屈的工作环境 。让技术规范言行、引领善行,警惕极端规则勾出人性中的“小奸小恶” 。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曝光的聊天记录来看,两起事件均发生在美团外卖平台 。对于这类事件的处理机制等问题,美团外卖方面暂未向新浪科技置评 。
对于云南昆明这起事件,有网友认为是平台的配送机制也存在问题 。该网友表示:“平台派单系统太不合理了,我点马路对面的餐馆,它给我派了个1.8公里外的外卖员,预计55分钟送达 。”
实际上,2020年的一篇文章《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刷屏,就引发了网友对外卖平台派单不合理的声讨 。当时美团外卖和饿了么推出了让消费者多等一定时间的新功能,却引发了反弹,认为是平台将责任转移到消费者身上 。
今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对平台提出了完善订单分派机制、完善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要求 。
今年9月,美团外卖首次公开关于骑手配送时间的计算规则,介绍了预估送达时间背后的算法逻辑 。美团外卖方面表示,推出多项“算法取中”改进举措,如试点将骑手预估送达时间由原先的“时间点”调整为弹性的“时间段”,试点数据显示用户对骑手的差评率降低了50.7%;在异常场景下为骑手提供时间补充等等 。
【视点·观察|一月两起:外卖小哥遭辱骂,孰之过?】从这个月发生的两起事件也可以看出,优化平台算法、保障骑手权益注定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 。外卖平台需要通过制定更加合理的规则和制度,来平衡消费者、骑手和平台之间的关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