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从千行百业到千家万户,腾讯拿自己的AI能力探出了一条新路( 二 )
这种困惑在公益领域可能颇具代表性 , 因为这个领域的很多从业人员并没有技术背景 , 对于技术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不够了解 , 自然也就无法将自己观察到的公益需求和技术连接在一起 。
当然 , 「敢想」不一定就意味着「能做」 。 回头看开头提到的三个例子 , 里面涉及的三位主人公几乎都拥有一定的技术能力 , 造外骨骼的父亲甚至是一位科技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 而这恰恰是很多公益组织的短板 。 长期与公益组织接触的腾讯SSV创新办学实验室联合负责人梁栋透露说 , 即使是排名前十的公益组织 , 拥有完整技术团队的组织也是极少数 , 多数团队可能根本没有技术人员或只有一两个线上兼职人员 , 技术力量非常薄弱 。
由此可以看到 , 科技公益的发展仍处于早期 。 懂技术的人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 处于一线的公益参与者又不知道如何使用技术或根本没有技术能力支持——他们之间需要一个桥梁 。
对于胡淼淼等人来说 , 腾讯去年发起的首届「腾讯Light·公益创新挑战赛」就是这样一个桥梁 。
这个挑战赛面向社会公众出了三道赛题:「野生动植物保护」、「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和「适老化无障碍设计」 。 对于技术人员来说 , 这是三个大方向的需求 , 告诉他们哪些领域需要用技术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
另外 , 和之前的很多科技挑战赛不同 , 腾讯Light·公益创新挑战赛并没有设置过高的参赛门槛 , 它允许选手直接调用腾讯云上的AI能力去解决公益领域遇到的问题 , 这些能力源自腾讯优图实验室等团队多年的研究与技术积累 , 这给了参赛选手很大的鼓舞 。 因此 , 比赛不仅吸引了一些AI行业从业者 , 还吸引了一些原本没有技术背景的公益团队 , 催生了和青少年聊天的智能解忧机器人、能用子女声音提醒老年人按时吃药的智能提醒小程序、能根据背鳍照片识别白海豚的智能保育小程序等 。 赛后 , 腾讯还对这些项目进行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全面扶持 。
文章图片
「其实 , 作为一家服务青少年的公益机构 , 我们起初是不敢想象可以跟AI这个技术有连接的 。 (这个比赛)让我们更加有勇气把这件事情做下去 。 」胡淼淼坦言 。
从最初的不敢想到后面的敢想、敢做 , 可以说首届「腾讯Light·公益创新挑战赛」开了个好头 。 但是 , 在这一年的探索过程中 , 大家也发现了一些全新需求 。
例如 , 有些需求不能依靠简单的现成技术调用解决 。 有团队提到 , 他们希望AI技术根据一张照片去识别小鸟的种类 , 但后来发现效果并不理想 。
推荐阅读
- 生物|两项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为畜禽生物育种提供技术参考
- 财产|折叠屏手机冲击高端,荣耀从华为继承的最后财产
- 平台|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开发出世界首款 AI 运算专用 SSD
- 爆发|从1G到5G 技术成熟与应用爆发相辅相成
- 技术|Magic V正式发布,一部难到位,荣耀的高端之路刚刚开始
- 创事记|从主播开始谈一个购物需求
- Apple|大量Wordle“克隆”应用已从苹果App Store中消失
- 关键特性|5G超级频率聚变技术成功纳入3GPP R18标准立项
- 专利技术|抗幽别听忽悠
- 人物|董明珠:让想干事的年轻人有机会发挥 把不干事的人坚决干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