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测|太空建站、探测火星、发射次数“50+”——2021中国航天这些大事值得铭记( 二 )
发射次数“50+” 再创新高并居世界第一
2021年12月10日 ,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400 , 成为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里程碑 。 2021年 , 中国航天全年发射次数达55次 , 再创新高并再度居世界第一 。
“通过半个世纪的发展 ,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达96% , 尤其是近年来技术突飞猛进 , 在可靠性、成功率、入轨精度等方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高级顾问龙乐豪院士说 。
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 , 中国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 。 2021年 , 不仅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 主要面向商业发射市场的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由民营航天企业研制的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等轮番登场 , 让中国航天运载火箭的队伍更加壮大和充实 。
“中国航天高密度发射的背后 , 不仅是发射频率的提升 , 也是发射能力的提升 , 更是航天科技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的体现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吴燕生表示 , 目前 , 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重型运载火箭等正在按计划开展研制 , 将有力推动航天重大工程开展 。
未来 , 随着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不断发展 , 新老火箭将实现全面交替 。 火箭重复使用、落区控制、无人值守发射、多星部署等技术的突破 , 将使我国运载火箭技术水平再次实现新跨越 。
空间站继续建、探月工程“上新”……中国航天未来更精彩
星辰大海再扬帆 。 2022年底前 , 中国将完成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建造;随后实施天舟五号货运补给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 , 神舟十五号乘组将与神舟十四号乘组开展在轨轮换 。 对空间站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后 , 将转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 。 后续 , 将择机发射巡天空间望远镜 , 与空间站共轨长期独立飞行 , 开展巡天观测 , 短期停靠空间站进行补给和维护升级 。
此外 , 中国正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 。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 国家已批复探月工程四期任务 。 据悉 , 中国探月工程四期包括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 , 这三个任务将在未来十年之内陆续实施 。
按计划 , 中国将先发射嫦娥七号探测器前往月球南极 , 然后发射嫦娥五号的备份嫦娥六号 , 进行月球南极的采样返回 。 嫦娥六号之后再发射嫦娥八号 , 建立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 。
人工智能与航天探索相结合 , 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在2021百度人工智能开发者大会上 , 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与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大开脑洞” , 进行了一场富有想象力的对话 。
“可以用人工智能技术让科研站更加智能 。 ”李彦宏认为 , 未来月球科研站内核可以是集感知与控制一体、具备自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大脑 , 可以帮助月球基地的建造、无人值守的科学探测以及资源开发利用 。
推荐阅读
- 探测|1吨月壤大约有120克水
- 探测|利用射电手段 探测磁重联率变化过程
- 探测|嫦娥五号新发现!1吨月壤大约有120克水
- 等离子体|利用射电手段 探测磁重联率变化过程
- 寄主|活动星系演化进程中恒星形成率的反弹现象被探测到
- 硬件|IRISA开发新型恶意软件检测系统 通过树莓派探测特定电磁波
- 空间|外媒:韦布空间望远镜打开“黄金眼” 今夏开始太空探测
- 地质|世界级超大型钨矿深部地球物理探测
- Alexa|NASA 要带 Alexa 上太空,让飞船像家一样智能
- 小行星|英媒盘点:2022年值得期待的太空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