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隐形守护者》的火爆,到市场再次沉寂,“互动”的答案还不明( 五 )

01 | 内容进化

2013年是一个开启了游戏黄金时代的年份 , 这一年被称为手游元年 , 游戏界开始享受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 , 并摸索出重玩法轻剧情 , 用付费点吸引玩家氪金的变现手段 。 现在回头看 , 当时没有被太多人注意到的是 , 主打AVG游戏的「橙光」平台也在这年上线 。

橙光前身是清华在校生柳晓宇2005年搭建的游戏交流论坛 66RPG , 平台内的游戏强调剧情 , 玩家的选择会让故事在一帧帧的简陋图画中走向不同结局 。 交互本就是游戏取悦玩家的基本手段 , 而橙光现在希望将其深入到故事 。

虽然互动与剧情结合的路径在2013年无法成为主流 , 却成为几年后成为扇动市场的“蝴蝶翅膀” 。 2015年 , 网剧编剧安澜悠然进入一个互动影游工作室 , 这个工作室希望进行游戏创新 。 橙光给了工作室启发 , 后者在2017年决定对诞生于橙光的《隐形守护者》原作进行真人化开发 。

对比月流水数十亿的手游《王者荣耀》 , 工作室的尝试看上去市场价值不大 。 但《隐形守护者》的制作有未雨绸缪的意味 , 创作者们认为中国玩家不会永远满足于氪金手游:“人类对好故事的渴求永不停歇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