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电走过40年, 方洪波茅忠群梁昭贤等第二代企业家该挺身而出( 五 )

整个90年代 , 来自日本的松下、索尼、东芝、日立、三洋 , 以及美国的美泰克、惠而浦 , 欧洲的伊莱克斯、西门子、飞利浦 , 虽然在中国家电市场被尊称为“洋师傅” , 但已经开始感受到中国本土企业强大的攻势和猛烈的追赶 。 特别是中国企业灵活的市场价格营销 , 以及亲近的渠道人脉关系 , 再加上人海战术的推广和海量广告轰炸 , 市场格局从最初的洋企业一枝独秀 , 迎来了新的挑战者 。

作家余华的小说《兄弟》中有一段话 , 来描述乡镇企业厂长、农民企业家这个阶层的崛起与顽强:”他们像野草一样被脚步踩了又踩 , 被车轮压了又压 , 可是仍然生机勃勃地成长起来 。 ”

艰险的变革

按照德鲁克(1985)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的说法 , 任何有勇气面对决策的人 , 都能够通过学习成为企业家 , 并表现出企业家精神 , 这里暗含了“人人都是企业家”的思想 。

上世纪90年代 , 走过草莽式扩张 , 第一代企业家不约而同地选择 , 从日本、欧美引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 提升制造水平 。 当然 , 当时外资品牌的家电产品还只是少数人能够买到的奢侈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