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伦理学:关切人类未来的伦理学( 四 )

技术时代的全球伦理学

20世纪90年代以后 , 学界出现超越计算机意义上的计算机伦理学 , 预示着计算机伦理学中的全球伦理学路径 。 1995年 , 克里斯提娜·格尼娅科-科斯科斯佳指出 , 选择从事计算机伦理学研究的学者在界定其研究范围和学科的意义时太保守了 。 当我们在谈论计算机伦理学时 , 我们是在谈论一种正在出现的全球伦理学 , 而且是在谈论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 , 因为计算机影响人类生活的一切 。 她指出 , 到人类进化的现阶段 , 还没有创造出具有全球性特征的全球伦理 , 未来的全球伦理学将是计算机伦理学 。 在她看来 , 计算机技术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疆界 , 是全球性的; 计算机技术涉及人类行为和人际关系的整体 , 是全球性的 。 因此 , 计算机伦理学必定成为全球伦理学 。

计算技术不只是延长或代替人脑 , 更重要的是促成万物互联 。 多种技术如计算机技术、基因技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能源技术等的融合 , 将加快万物互联的进程 。 技术的融合将促进人机的融合 , 促成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融合 , 使我们难以区分我们身处其中的这两类空间 , 难以区分我们的身体与人工物 , 并最终导致各类技术伦理学的融合 。 如巴尔金在1989年曾因科学家利用计算机使猴头存活36小时 , 预言赛博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将汇合到一起 。 计算机伦理学、互联网伦理学、大数据伦理学、人工智能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等将汇聚发展成为基于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融合的赛博伦理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