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见证恒星的生与死( 二 )

真正揭开星云本质的,是英国天文学家哈金斯。他发现,那些无法分解成恒星的光斑状天体的光谱中具有许多发射线,即只有某些波段的光信号较强,而其他大部分波段的光信号则都比较弱。这和恒星的光谱特征有着显著的不同。在恒星的光谱中,只有某些波段的信号较弱,而大部分波段的光信号都比较强,呈现出一些吸收线。无法分解成恒星的光斑状天体,其光谱特征与稀薄气体的光谱特征较为接近,因此星云实际上就是太空中的一团发光气体。

新生恒星的温床

按照人们目前对星云的认识,可以将其分为弥漫星云、行星状星云和超新星遗迹星云。弥漫星云的形状各异,质量在太阳质量的10倍到1000倍之间,占据的空间范围平均为几十光年。按照发光特性的不同,又可以将弥漫星云分为发射星云、反射星云和暗星云。这几种星云本身在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而其发光特征的不同来源于附近恒星的差异。

在星云中,氢离子和电子总是试图结合成为中性的氢原子。如果星云内部或附近恰好存在一颗温度较高的恒星,那么恒星发出的强紫外辐射将会将中性的氢原子重新拆散成氢离子和电子。氢原子形成和拆散的过程最终会达到平衡,即一定时间里复合和拆散的氢原子数一样多。氢原子复合的过程会发出可见光,使发射星云发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