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财新的气生错了?( 五 )
新媒体时代的读者早就对信息源没了概念。大家不再关心是引语还是转述,是实名还是匿名,是全都来自一个人还是来自多种声音,是专家讲的还是论文里的,之前有没有人讲过。
我上大学的时候,上新闻采访与写作课,老师对通讯作业的硬性要求是:必须至少有一句直接引语。现在看来这是个搞笑的要求,但在当时,这就是新闻人写作中肉眼可见的重负。
记得几年前,有次《南方周末》发了一篇全匿名的稿件,为了保护采访对象隐私,一个实名出场的都没有。据说这个事情引发了编辑部内部的大规模争论。
在新的非虚构理念看来,只要有合理原因、编辑部内部知道、不是单线联系、事实核查通过,其实全匿名问题不大。人物实名出场并不是故事本身足够好的必要条件。
现在,对于负责任的媒体而言,靠谱和真实是对信息源的基本要求,但呈现形式不是。对于信息源呈现的包袱过重,往往会严重损害阅读体验。
推荐阅读
- 魔兽世界|魔兽TBC:为什么玩家期待跨区组队?降低组队难度,无需频繁换区
- 李儒|三国杀:为什么叫李儒时代的骄傲,他到底有什么好骄傲的?厉害吗
- 池子|“为什么优菈总是在让人始料未及的版本到来?我还没准备好呀!”
- fpx战队|为什么同样是S赛夺冠,FPX的热度,完全没法跟IG与EDG相比?
- 王者荣耀|王者荣耀为什么要出限定皮肤?看完你就明白了
- 手机游戏|CFHD:神秘组织为什么开发生化手雷呢?关键是为了赚更多钱
- 打野|王者荣耀:不管什么打野都出一件肉装,李白都出暴裂,为什么?
- 抖音|正在火热追我的富二代,在得知我生日后突然消失不见,到底为什么
- |为什么很多人都说剑圣JUGG是伪核,后期能力不行!
- steam|原神:常驻五星废弃率排名,为什么大家越来越在乎“强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