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之后,再无“运营商”看巨无霸运营商也低下了高贵的头(12)

\n

“去电信化” , 前中国电信集团科技委主任韦乐平早在2013年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这个观点:“99.999%的可用性 , 来源不清 , 代价很高” 。 只是当时人口红利还在 , 运营商没有意识到紧迫性 。 2013年行业硬件水平也不足以支持“去电信化” 。 NTT Docomo通过引入自有研发的C-RAN技术 , 将4G时期的无线网络投资降低了相对于3G时期的50% 。 C-RAN也曾经是被看做无法满足99.999%稳定性的一种技术 。

\n

\n

\n

\n

\n

网络管理的数字化和AI化 , 可以降低“去电信化”的风险 。 运营商精确了解用户的需求 , 可以在网络中找到对通信需求不同地区 , 逐步“去电信化”的同时 , 对用户体验的影响降到最低 。

\n

硬件能力的快速提升 , 是白盒化或者“去电信化”的基础 。 除了ATT投资白盒交换机 , Verizon和NTT Docomo都开始投资白盒小基站 , Facebook提出的OpenCellular计划也获得了运营商的支持 。 硬件同质化 , 运营商完全可以在软件上做到差异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