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造有道德的机器人?( 五 )

但是在西方传统中,亚里士多德对于道德持有相当不同的观点。他认为,道德应当是一个人通过训练而习得的。因此,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就更倾向于一种自下向上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一个人通过练习变得好、善良、勇敢。当践行道德的时候,我们就称之为美德伦理。通过这样做,一个人会变得更具美德、会有更好的行为。

若问人类是怎样做的,我还是认为,亚里士多德的看法更正确。因为我们人类并不是靠“瞎碰瞎撞”去养成习惯的,我们也会对习惯进行思考,并且思考我们是否需要那些原则。亚里士多德注意到,在原则灌输和习惯训练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我们认为,这种途径同样也适用于人工道德智能体的构建。在很多实时决策的情境下,我们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反思行为背后的理论或原则含义。但是,我们还可以从错误中学习,因为我们可以使用这些自上向下的原则重新评估我们所做的事情,之后再进行调整和重新训练以便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这就是混合方法的基本思路,我认为它确实符合人类的情形。举个例子,当你还是个孩童时,你对兄弟姐妹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父母会说“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有何感受呢”,是吧?在许多道德传统中都有这样一种原则:“以你自己对待自己的方式,或是你希望被别人对待的方式去对待他人”,有时人们也称这一原则为黄金法则。所以,你不仅仅被告知不要那样做,也并不仅仅因此而受罚,实际上你会被告知去思考这样做为何是好的或不好的,这就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