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封神”:新显微技术看清细胞内每个细节!独家专访( 三 )

\n

\n

图 | 哺乳动物小脑颗粒神经元的半透明彩色核 。 (来源:《科学》)

\n

一加一大于二

\n

显微技术在今天有很多选择 , 但都不完美:要么观察的细胞结构不完整 , 要么无法应用荧光 , 要么分辨率不够 , 要么视野太小 。

\n

依靠荧光分子标记 , 光学显微镜下就可以轻松识别特定的细胞结构 , 而超分辨率的荧光显微镜提升了清晰度 。 然而细胞中有上万种蛋白质 , 荧光标记只能在有限时间内分辨个位数的蛋白质 , 这就让人们难以理解标记蛋白质与其他物质的关系 。

\n

另一方面 , 高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可以显示细胞中所有结构 , 但在异常拥挤的细胞内部 , 比如染色质和内质网 , 仅仅依靠电子显微镜的灰阶成像难以区分所有的细节 , 难以鉴定蛋白质的分布 。 此外 , 电子显微镜技术需要对样品进行切片、脱水、固定、镀金等操作 , 这会破坏细胞活性甚至改变其结构 。

\n

既然都不完美 , 那么科学家设想 , 将这两种技术结合起来是不是可以得到更好结果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