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露地标准化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八 )

2.5.2.3 紫斑病 。 病原为葱链格孢为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真菌 。 与非葱类作物实行 3~4 年的轮作 。 因病菌可附着在种子上传播 , 可用 50%的福美奴或50%的多菌灵按种子重量的 0.4%药剂拌种 。 发病初期 , 用 75%的百菌清 1 500 倍液或 64%的杀毒矾1 500 倍液、50%的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 500 倍液喷雾防治 , 几种药剂交替使用 。 每隔 7~10d喷 1 次 , 连用 3~4 次 。 在每千克药液中兑 5~10g中性洗衣粉 , 可增加药液的黏着性 。 如有葱蓟马同时危害 , 可在上述农药中选择能与 20%的速灭杀丁乳油混用的药剂喷雾 , 以兼治葱蓟马 。

2.5.2.4 锈病 。 病原为葱柄锈菌和香葱柄锈菌 。 前者多在寒冷地带致病 。 两者均属于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真菌 。 主要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 , 而南方地区以夏孢子或菌丝体在田间病株上越冬 , 翌年春季以夏孢子飞散传播 。 发病初期 , 用 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2500 倍液或 50%的萎锈宁乳油 700~800 倍液喷洒防治 , 每隔 5~7d喷 1 次 , 连用2~3 次 。 雨后需重新喷药 。

2.5.2.5 干腐病(茎腐病、枯萎病) 。 病原为洋葱尖镰孢洋葱专化型菌 。 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3~4 年 。 以预防为主 , 如避免田间积水沤根 , 防止施肥烧根 , 及早防治葱地种蝇幼虫(蛆)等危害 。 当洋葱地块发生葱地种蝇起蛆时 , 喷洒 50%的锌硫磷乳油 1 000 倍液或 25%的喹硫磷乳油 1000 倍液 。 采收前停止用药 。 贮藏期注意调整相对湿度 , 将湿度控制在 70%以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