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共享巴士“开”不动了?( 五 )

既然有如此高的市场需求,运营者为何仍不敢言迅速扩张,甚至缺乏足够的底气?

再高的上座率,也难敌运营成本之殇

原创<br> 共享巴士“开”不动了?

“一趟下来单人(单程)收费20~30元,收费不算高,收益嘛,也谈不上很好。”

钟鸿涛就职的共享巴士公司,业务覆盖了广州、深圳两地,一共经营着近30条上下班通勤线路,以及10条假日旅游线路。他告诉懂懂笔记,近半年来线路上座率基本维持在60%左右,但是依旧难以盈利。

影响企业盈利的原因,肯定不止一个。但首当其冲的就是车辆购置、运营的成本。

用于经营共享巴士的车型,大多是高级旅游大巴为主,座椅舒适,车上空间充裕。而这样的车型,价格往往要比普通的公交车贵上许多。

“运营成本、费用也不低,车辆投入使用的灵活性也不高。”

他补充说,他们的共享巴士车辆大多在早晚高峰期运行,因为这个时间段道路常常拥堵,加上旅巴考虑舒适型设计,轮胎、刹车等部件都不像公交车辆那般耐磨耐用,因此维护费用非常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