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功卓著的“中原王”汤恩伯为何声名狼藉( 七 )

抗战期间的河南省连年遭灾 , 却仍需要担负全境驻军的补给 。 这使河南省政府及所属各县政府的压力越来越大 。 很多时候 , 为了解决驻军口粮而不得不使当地百姓忍受饥饿 , 如此日积月累 , 地方上对军队的怨气越来越大 。 这种情况到1942年河南闹出大饥荒时达到了顶点 , 汤恩伯作为河南省的实际军事负责人也被称为“汤灾” 。

尽管如此 , 汤恩伯还是以个人名义捐出了20万赈灾款 , 发动部队救灾 , 累计放粮268万斤 。 他还动员部队节约出了700万斤粮食 , 作春荒贷麦来救济灾民 。 不仅如此 , 他还命令所属各部的团长以上军官收养灾童 , 使河南驻军中几乎每个军收养了100到200名儿童不等 。

汤恩伯的名声从1942年开始走向反面 , 他的兵权则在1944年遭到了一次致命性的打击 。

1944年4月 , 日军调动中国战场上的所有军事力量发动了“一号作战” 。 在这场贯穿中国南北战场的会战中 , 河南驻军首当其冲 。 在这关键时刻 , 第1战区却对敌情判断作出了致命的错误指示 , 导致日军大迂回成功 , 先是攻占许昌 , 重创暂编第15军 , 随后以机械化部队一路西进包抄河南守军后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