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饿了么“反哺”商家,110亿和“3个100万”有何不同?( 四 )

当然 , 从宣传角度来看 , 补贴确实吸引了足够的眼球 。 但这种以变相价格战的方式抢商家 , 首先 , 难以持续 。 即使背靠阿里不缺钱 , 但对于一个还未盈利的平台而言 , 补贴就等于加大亏损 , 寒冬里 , 这并非长久之计 。

其次 , 方向性问题 , 纵览国内的互联网平台发展历程 , 早期以价格优势撬动用户和商家 , 一旦形成规模效应 , 或者占据头部位置 , 即逐步放弃纯“烧钱”模式 , 而在服务和生态上加大投入 , 以换取高溢价 , 推动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发展 , 实现共赢 。 而饿了么的暖冬计划的打法 , 对生态的升级作用有限 。

简单优惠OR服务溢价

华北某市一家餐饮集团老板告诉笔者 , “如果平台流量小、服务差 , 再优惠也不会用 , 因为订单量会下降 , 影响总体收入 。 ”我们不难看出 , 对于商家而言 , 在经过互联网的洗礼后 , 也伴随着流量红利期的结束 , 形成自己的一套逻辑 。 而从整个产业发展来看 , 平台只有保证自己的收入基础上 , 才有可能进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建设 , 进而提供更好的体验 , 提升订单量 , 形成溢价 , 然后再反向不断提升整体服务 。 这是一个良性的发展模式 , 而价格战虽然短期有效 , 但也容易昙花一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