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饿了么“反哺”商家,110亿和“3个100万”有何不同?( 五 )

我们可以看到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 , 经历了早期的价格战后 , 目前都已进入服务升级阶段 , 在营销、物流、金融、技术等多维度进行商家赋能 。 在外卖餐饮领域 , 恰恰是美团加速推进服务升级 , 而阿里系的饿了么还停留在基础商家规模、价格战的初级阶段 。

从目前来看 , 口碑和饿了么的融合还有待提高 , 堂食与外卖如何形成合力 , 而不是各自为政;生活服务公司能否调的动阿里的资源 , 并充分利用 , 都有待观察 。 从目前来看 , 饿了么口碑的战略缺乏核心与一套完整的逻辑 , 稍显碎片化;执行层面 , 新公司与阿里其它板块的大规模融合 , 还未有太多的案例 , 当然除了支付宝 。

反观其对手美团 , 继提出“互联网下半场”之后 , 便开始聚焦于整个生态的升级优化 , 在商家方面 , 也形成了“供给侧数字化改造”的核心逻辑 , 并配以供应链(快驴)、金融(美团金融)、技术、营销等落地 。

因此 , 从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来看 , 即使饿了么和美团再次“开战” , 也应该是在生态服务层面进行较量 , 而不是以价格战的方式挑起战争 。 否则 , 我们真的很难想象饿了么可以通过“暖冬计划”赢得“口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