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中的野味:谁最偏爱蝙蝠们?( 八 )

\n

今天看来 , 这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正比例关系 , 但在当时却是一道极为高深的数学题 。

\n

同样的道理 , 前文的整个分析过程看似简单 , 但若放到2003年的非典时期 , 这绝对是一项不小的工程 , 势必要对全国范围内多个地区进行实地走访调研 , 并通过发放问卷、采集信息、整理数据、抽样估计等一系列分析手段来得出自己想要的结论 , 必要时甚至还要采用构建数理模型的方法 , 不仅过程繁琐复杂 , 而且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 其结果也未必会完全贴近现实 。

\n

今时不同往日 。 17年后的今天 , 大数据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分析经济社会问题与解决商业难题的基本范式 。 由于互联网的成熟 , 经济统计不再是数据指标的唯一来源 , 基于互联网技术产生的搜索数据、社交媒体数据、在线新闻、交易支付数据以及快递服务数据等等 , 都可用于分析 。

\n

同时 , 数据指标的生成也不再完全依赖传统的抽样调查和经济普查 , 各个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等平台上 , 都可以实时生成不同的数据指标 , 而这些庞大的数据体量 , 恰恰就是现实的直接反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