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敝的中国村小:屏幕不足以改变命运,教学还得靠老师言传身教( 五 )

李校长和刘老师每天满负荷 , 交叉上课 。 教育局开会、日常校务需要处理时 , 一个老师外出 , 孩子不能单独放教室不管 。 他们把两班合并在一个教室 , 一年级上课时 , 二年级做作业 。

“一年365天 , 可以说350天都在这里 。 每天早上7点迎接学生 , 一直到晚上下学 。 真是一对一辅导 , 手把手写字 。 成绩不赖 , 去年有次乡联考 , 我们得个语文第一 , 数学第二 。 ”

李占永19岁师范毕业时就分在这个学校 , 后来辗转在多个小学任教 。 2015年他又回到了这里 , 担任校长 。 教了近30年书 , 他获奖无数 , 指导的学生还得过全省奥数奖 。

然而 , 村里一二年级学龄的孩子 , 有一半都不选择在教学点读书 。

陈村是自然村 , 隶属于1200多人的行政村赵村 , 这个小学是大村唯一的学校 。 李校长分析:“现在很多家长打工 , 没有精力照看孩子 , 做饭和接孩子耽误做工 。 干脆送到外面寄宿学校、私立学校 , 收费高一点 , 图个省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