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无人化发展状况与趋势展望( 九 )

2018年5月24日京东物流首次公布了无人仓的世界级标准 , 并对无人仓相关技术进行了全面阐述 。 京东认为:无人仓指的是货物从入库、上架、拣选、补货 , 到包装、检验、出库等物流作业流程全部实现无人化操作 , 是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仓库 。 京东提出的无人仓建设标准包括“三极”、“五自”和“一优”原则 。 三个“极”是极高技术水平、极致产品能力、极强协作能力;五个“自”是自感知、自适应、自决策、自诊断、自修复;一个“优”是成本、效率、体验的最优 。 从传统仓库到无人仓的终极形态 , 要经历5个层次的演变 。

京东物流首席规划师、无人仓项目负责人章根云认为 , 无人仓的标准须从“作业无人化”、“运营数字化”和“决策智能化”三个层面去理解 。 在作业无人化方面 , 无人仓使用了自动立体储、3D视觉识别、自动包装、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各种前沿技术 , 实现了设备、系统之间的高效协同 , 要具备三“极”能力 , 即单项核心指标、设备的稳定性、各种设备的分工协作都需要达到“极致化”的水平 。

在运营数字化方面 , 无人仓需要具备自感知等能力 , 运营过程中 , 与面单、包装物、条码有关的数据信息要靠系统采集和感知 , 出现异常要自己能够判断 。 基于数据的人工智能算法需要在货物的入库、上架、拣选、补货、出库等各个环节发挥作用 , 同时还要随着业务量及业务模式的变化不断调整优化作业 。 因此可以说算法是无人仓技术的灵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