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电商:非典成就了淘宝???肺炎成就了到家?大错特错……( 七 )

\n

当然 , 相比线下 , 疫情对线上的冲击显然要小一些:1)春节假期本身就是线上的淡季 , 与线下正相反;2)常备和应急调拨的库存可以卖 , 还不用打折卖(偷偷涨价也不是不行);3)个别品类的消费习惯养成 。 尤其是快消品的线上消费 , 原本需要“百亿补贴”去培养的用户习惯免费了 。 当然 , 得有货可以卖配送能力可以用——简直是自营电商的黄金时代 。

\n

需要稍微提醒的是 , 笔者对投资者普遍乐观兴奋的生鲜到家(对 , 就是当下最火的赛道)仍有一定的顾虑——源自笔者对假期朋友圈的观察 。 上海为例 , 大量朋友抱怨盒马、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火爆到要预约摇号买菜的时候 , 实际上饿了么、京东到家、苏宁易购上的生鲜水果依然可以随时下单 , 供货充足 , 完全无需抢购 , 且配送时效基本可靠——前两家集成了周边的超市菜场 , 苏宁则是依托旗下家乐福苏宁小店 。

\n

这背后可能隐含着 , 并没有那么多的新用户涌入生鲜到家需求(不然不至于连在上海渗透率极高的“饿了么”也完全没有挤爆生鲜订单) 。 若真如此 , 意味着短期生鲜到家垂直平台的火爆主要来自老用户的活跃度提升 , 而非新用户的涌入 , 对行业快速用户教育的作用有限 。 至于客单价的提升则价值更低——显然 , 主要源自短期的囤货需求而非常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