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挨刀宰,烧了7天7夜,“桑吉”这艘不沉船是怎么挺到最后的( 九 )

大家想想 , 这样会有什么必然后果呢?

左边是“青海湖”号补给舰 , 37000吨 。 右边是071“昆仑山”舰 , 20000吨……

为什么他们看起来好像一般大小?秘密就在昆仑山舰巨大的货舱上!

虽然“青海湖”比“昆仑山”排水量大了一倍 , 但昆仑山舰的钢材都在围体积 , 青海湖舰没有这种要求 , 他的钢铁在造水密隔舱 , 如此一来“昆仑山”重量虽小 , 个头看起来却更大一些 。

在舰船抗沉性的历史道路上 , 类似“青海湖”这样靠增加水密隔舱提高抗沉性的舰船走的是“间接防御” , 而用一层厚钢板包裹住货舱的“昆仑山”模式 , 走的是“直接防御”思路 。

厚重的装甲盒包裹着核心区!

后无畏舰时代的战列舰大多数都是“直接防御”思路 。 弹药、轮机舱藏在水线以下 , 然后用厚钢板把整个核心区包裹起来 , 这样就可以防止船体结构遭到破坏 , 那么也就不会沉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