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十二年,不知“木兰”是Python:学术造假几时休?( 十 )

\n \n

时间推进 , 2017年红芯时代与中科院合作成立的红芯联合实验室 , 旨在打破美国垄断 , 研发中国第一个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浏览器内核 。 2018年6月16日 , 红芯实验室宣布完成2.5亿的C轮融资 。 融资带来的高关注度恐怕就是导火索 , 正是在同一天 , 网友上传红芯浏览器解压视频 , 质疑所谓自主创新内核Redcore只是对Chrome浏览器的改装 , 并非自主研发 。

\n \n

\n

图源:www.gmz88.com

\n \n

红芯官方很快给出了回应 , “承认红芯浏览器内核确实是基于Chromium开源项目 , 但仍表示是有一定创新意义的 , 是专门针对企业办公场景而设计的;也为融资宣传过程中一定程度的夸大向公众道歉 。 ”

\n \n

此事一出 , 有网友将红芯与汉芯丑闻类比 ,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红芯CEO陈本峰对此高呼“冤枉” , 他认为红芯最大问题在于宣传过于浮夸 , 但绝不是要骗国家资金 , “没有拿过国家的钱” , 在内核层面是有自己的创新的 , “不能说是简单的换壳” , 甚至推锅给网友 , “民众又对‘伪自主骗国家’的行为太深恶痛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