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灰色地带的电子烟,为什么难成为下一个风口?丨深网( 六 )

但这个领域并非创业者们看起来的一片蓝海 , 在2017年中国电子烟市场销售额已超250亿元 , 更重要的是在国内 , 电子烟的监管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 大多数电子烟处于无产品标准、无质量监管与无安全评价的“三无”状态 , 据《深网》观察 , 很多电子烟甚至没有“有害健康”的相关标示或类似提醒 。

对这些创业者来说 , 当国内对电子烟的管控进一步加强以及国家队对国内市场进行投入后 , 他们会发现一道厚重的墙竖在眼前 。 2013年以来 , 国家烟草局先后成立了新型烟草制品工作领导小组、新型卷烟研制重大专项、上海新型烟草制品研究院和行业新型烟草制品装备工程研究中心;2018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中 , 全国烟草局局长报告中提及 , “密切烟草市场新动向 , 大力支持雪茄烟加快发展 , 积极研发电子烟、口含烟、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等新型产品 , 鼓励在境外市场大胆试水、谋求突破 。 ”

虽然目前国家对国内的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产业没有出台具体监管政策 , 不过中烟公司、私营企业均可研发和生产加热不燃烧设备 , 中烟公司可研制烟弹 。

目前电子烟行业的诸多创业公司类似十几年前的山寨手机公司 , 电子烟的雾化器、电池等生产难度不大 , 最关键的是生产烟弹的工厂 , 国内能人工合成尼古丁盐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不超过10家 , 烟弹的定价权和盈利点基本掌握在这些研发工厂手中 。

推荐阅读